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箫古代文人的歌喉(图)

作者:元尚 2005-05-10 17:15:15来源:《北京日报》
A- A+
  古玩城于阗阁张虎,藏有一支明代的箫。不久前张虎回家探亲,想给老丈人买一件东西作礼品,老人家喜欢中国古代乐器。张虎就在古玩城里面找开了,也是巧的很,就在张虎的于阗阁隔壁,有一支黑色的箫,等他四处找完了回来才发现,原来要找的东西就在眼前。一支箫,200元,张虎高高兴兴地拿着箫回了家。

  箫源于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历史上也叫“笛”,只是到了唐代以后才专指竖吹的笛。箫原来也叫“洞箫”,后来简称“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说着张虎试着吹了一下,箫中发出的声音,淳厚中略带一点哀怨的感觉。张先生说他老丈人告诉他:“箫,最早只有4个孔,西汉的时候加了一个孔,成为5孔箫。明代以前的箫是多竹节的,后来才变成一节的。”眼前这根长箫七节五孔,张虎的老丈人说这是一件很珍贵的东西。

  这箫拿在手里,很轻。箫管是椭圆形的,黑色的箫身,包浆很好。箫是一种质朴、少修饰的一种乐器。箫与笛相比,节奏更缓慢,音质更低沉,更适合于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感受。有人说:“令人怀想秋天的薄霜、夜空中寂寥的星辰、斜挂的瘦月和早行人的行迹,还有冬天高原雪落的声响。笛声满含春光的欣喜,而箫声满怀别离的感伤——箫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歌喉。”今天见了这只长箫,听了它发出的声音之后,觉得这话是很恰当的。清代,箫的形式和现在完全一样。

  在历史上和箫有关的佳话很多,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收藏有一支蔡邕的箫,这个桓伊是当时江南第一吹箫高手。他曾经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成为箫史上的一段佳话。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