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中国美术馆5月11日举行李小可作品展(图)
2005-05-09 12:56:51来源:世艺网
A-
A+
“水墨家园”、“藏地不灭的记忆”李小可作品展将于2005年5月11日至1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李小可,1944年生,江苏省徐州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举办的短期研修班。1988年至今先后14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写生体验。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副理事长。
作品受李可染影响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直面生活,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中国飞速的现代化建设中,李小可对各地古老建筑被纷纷拆除感到深深忧虑,对这些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民宅老屋产生浓厚的眷恋之情。李小可以《水墨家园》作为绘画主题,记录了他眼前那些已经被拆除或尚未被拆除的古老民宅,纪念着他记忆中的那些美好的建筑和生活。
作品曾到日本、香港、韩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并被东南亚各国及欧美收藏家收藏,并参加近年来国内重要展览。1993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小可西部之行》摄影作品展,展出了画家到西藏、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的近300幅摄影作品。
展览介绍
“水墨家园”是山水画家李小可近年来作品关注与表现的一个主题。它产生于一种期望留住与自己生命相联系的那个时代的家园情节。从主旨的确立到意象的选择,皆有着画家个人在审美、形式与内容上的偏爱与倾向,更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思考。
“水墨家园”是李小可最近一个阶段创作的确切定位。水墨家园乃精神家园之变通,是画家本人以笔墨耕耘心迹、丈量心路的写证。其连通的是如水的亲情润湿了一生霜月。李小可的作品之所以诗意汨汨,永无断流,盖是因为他那毫不浮泛的笔墨恒久地备足了家园的意切情深。
“水墨家园”也是画家期望用自己的水墨语言来表现那逐渐逝去家园的浓烈印象与记忆。李小可认为作为生存在这个变革时代的人,不能割断历史、忘却昨天,并且必须面对未来创造明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是这样。
展览介绍
“香格里拉”(shangri——la)这块传说中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位于高原雪域,或许,这便是藏区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所在。对李小可来说,这种诱惑似乎格外强烈,无法抗拒,1988年至今他进藏地14次,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探索人迹罕至的长江、黄河源头、阿里地区、珠峰脚下……
李小可是国画家,他初次进藏是有“现实”的目的:为了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感受,希望藏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能够用于自己绘画的视觉形象,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然而,从初进藏区开始,他就不知不觉开始了种精神上的超越,超越了“现实”目的,寻找至精神的家园。从这一帧帧藏区摄影之中,我们可以一点点感觉、发现他的精神超越。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也就照下了自己。也就是说,“照相者”与“被照者”之间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已经消解,“被照”并不是“被动”,而是鲜明透露出“照相者”的视角、选择标准、价值体系、精神境界。
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藏区独特的自然景观,那种苍茫、纯净、宏伟,使人感到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生命的审美使任何客观物象都有超越物质本身的意义,透射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存在,一种用灵魂感觉的生命世界。一望无际的荒原,纯净的河水与湖泊,洁白晶莹但气势雄伟的冰川……李小可用相机,用灵魂和自然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精神的穿透力,同时建立起他的个人话语,并以这种话语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生存感觉。此“风景”同时又使人感受到一种视觉的力度和冲击,折射出内在的精神张力。
主办单位: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画院
展览时间:2005年5月11日——5月16日
李小可,1944年生,江苏省徐州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举办的短期研修班。1988年至今先后14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写生体验。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副理事长。
作品受李可染影响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直面生活,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中国飞速的现代化建设中,李小可对各地古老建筑被纷纷拆除感到深深忧虑,对这些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民宅老屋产生浓厚的眷恋之情。李小可以《水墨家园》作为绘画主题,记录了他眼前那些已经被拆除或尚未被拆除的古老民宅,纪念着他记忆中的那些美好的建筑和生活。
作品曾到日本、香港、韩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并被东南亚各国及欧美收藏家收藏,并参加近年来国内重要展览。1993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小可西部之行》摄影作品展,展出了画家到西藏、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的近300幅摄影作品。
展览介绍
“水墨家园”是山水画家李小可近年来作品关注与表现的一个主题。它产生于一种期望留住与自己生命相联系的那个时代的家园情节。从主旨的确立到意象的选择,皆有着画家个人在审美、形式与内容上的偏爱与倾向,更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思考。
“水墨家园”是李小可最近一个阶段创作的确切定位。水墨家园乃精神家园之变通,是画家本人以笔墨耕耘心迹、丈量心路的写证。其连通的是如水的亲情润湿了一生霜月。李小可的作品之所以诗意汨汨,永无断流,盖是因为他那毫不浮泛的笔墨恒久地备足了家园的意切情深。
“水墨家园”也是画家期望用自己的水墨语言来表现那逐渐逝去家园的浓烈印象与记忆。李小可认为作为生存在这个变革时代的人,不能割断历史、忘却昨天,并且必须面对未来创造明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是这样。
展览介绍
“香格里拉”(shangri——la)这块传说中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位于高原雪域,或许,这便是藏区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所在。对李小可来说,这种诱惑似乎格外强烈,无法抗拒,1988年至今他进藏地14次,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探索人迹罕至的长江、黄河源头、阿里地区、珠峰脚下……
李小可是国画家,他初次进藏是有“现实”的目的:为了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感受,希望藏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能够用于自己绘画的视觉形象,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然而,从初进藏区开始,他就不知不觉开始了种精神上的超越,超越了“现实”目的,寻找至精神的家园。从这一帧帧藏区摄影之中,我们可以一点点感觉、发现他的精神超越。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也就照下了自己。也就是说,“照相者”与“被照者”之间的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已经消解,“被照”并不是“被动”,而是鲜明透露出“照相者”的视角、选择标准、价值体系、精神境界。
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藏区独特的自然景观,那种苍茫、纯净、宏伟,使人感到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生命的审美使任何客观物象都有超越物质本身的意义,透射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存在,一种用灵魂感觉的生命世界。一望无际的荒原,纯净的河水与湖泊,洁白晶莹但气势雄伟的冰川……李小可用相机,用灵魂和自然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精神的穿透力,同时建立起他的个人话语,并以这种话语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生存感觉。此“风景”同时又使人感受到一种视觉的力度和冲击,折射出内在的精神张力。
主办单位: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画院
展览时间:2005年5月11日——5月16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现场 | 80后画家崔景哲 将笔下的“中国红”2022-07-19
- 风起海勇 | 中国美术馆这场展 拓展了中国艺2022-07-17
- 艺术播报 | 方力钧西安大展、雅昌数字艺术品2022-07-17
- 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即将亮相中2022-07-13
- 艺术动态,“真予不夺”,林凡艺术展将在中2022-07-05
- 现场 | “匠心传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2022-07-05
- 现场&视频 | “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美术教育2022-06-29
-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兴会烟霞-周石2022-06-21
- 现场 | 斯文传古风 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2022-06-21
- 现场 | 兴会烟霞 周石峰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2022-06-2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