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从海底打捞出的元龙泉小罐

作者:顾行伟 2005-05-06 11:10:26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A- A+
  文物,尤其是高年份的,人们常常和出土联在一起,便想着那把神奇的洛阳铲。时下越来越多的文物却和水联在一起,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人类对于沉没于水中的文物由先前的无奈转为积极地打捞。在挪威国家歌剧院豪华雅致的大厅里,悬吊着一个巨大的网兜,里面全是从海里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元明清青花碎瓷片,看了以后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前几天看到报纸上登有“南海一号”有望浮出水面的消息,称随船浮出水面的将有五至八万件文物,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刻花碗,青白釉葫芦瓶以及金饰腰带等,其数量和地下陵墓挖掘出土的文物不能相提并论。前几年一家德国打捞公司从海中打捞起一艘明代沉船,随船出水的几万件德化青花瓷,在国际市场上拍卖获利颇丰,以至最后一个马克买一只明代德化青花盘,使文物收藏者过了一把德化瘾。

  在飞机火车现代化交通工具没有发明前,古代贸易主要靠水上船只,在长达数月的海上航行中,经常出没于风浪中,翻船沉船是时常发生的。尤其在郑和下西洋,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贸易更为频繁,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更是海外各国竞相争购的商品,中国的南海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海底沉船也是先祖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前年我曾去海南岛,在一个小渔村的渔民家里,看到几个大水缸中浸满着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古代瓷器,宋元明清应有尽有。我从水缸中挑了几件完整器,有元代的龙泉小罐(如图)和明代六角形青花小罐,底部写有大明年制。元代的龙泉罐因海水长期浸泡,肥厚的釉面经腐蚀已无光泽,花卉和口沿的装饰纹清晰裸露,底部露胎处都是珊瑚和贝类动物的残留物粘附胎身,虽经淡水浸泡,仍无法去除,和出土的瓷器留有土沁一样,都是它们身世的特征写照。这只龙泉小罐我一直保存着,不是因为它身价有多高,而是它从海底打捞上来,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一种苦难沧桑,你时常会想,随同它一起沉入海底的那些船员肉身早已灰飞烟灭,只有这瓷器,稍稍抹去了一身的光泽,却依然身骨完好地存在于这世界上。

  海底文物的打捞,自然吸引了一些造假者的目光,它们把高仿的瓷器成箱地抛撒在海边,像酿酒一样,标明着一年期、二年期不等,按时间先后取出,再拿到市场上去蒙骗收藏者。不少收藏者惯于识别出土的,而对于从海水中打捞出来的失察走眼,上当的不少,加上作假者所编的离奇故事,使上当者深信不疑。这倒是要提醒的。
推荐关键字:瓷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