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会议期间将召开专业论坛

2005-04-26 09:55:12来源:未知
A- A+
  中国的艺术市场从开始起步发展至今,风风雨雨已经十几年,一直是处于低迷的发展态势之中,画家苦于无处销售,艺术品经纪人找不到好的画源,买家收藏家找不到喜爱的作品,赝品与优秀作品并行流通于这个市场之中。可以说秩序混乱,没有形成规范的经营机制与市场操控手段。

  造成当下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健全的艺术评论机制是原因之一。作为文化大国,中国的美术品市场得天独厚,形成之初的艺术市场,攀附于旅游业。游客是中国艺术市场的首批主顾,他们的购藏动机完全受本人兴趣决定,他们看好的作品可以直接进行交易。在这样的市场中,艺术评论家倍受冷遇。有的画廊经纪人甚至不认为这种行为需要评论家。评论家大多是游离在市场的边境线上,不能全面的直接的影响艺术市场,使艺术市场操作不规范,服务不配套,假冒伪劣充斥。艺术市场的质量监控必须依赖于艺术批评机制的完善和配合。

  公认性是美术品实现高价位的核心素质,因而作者作品越是具有权威性、知名度,其价位就会越高。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市场依托于新闻性舆论的特性将难于改变。由于美术批评"配套服务"不完善。普通购藏者只能受新闻性舆论左右,他们只认同高知名度的作者和作品,而对技法、风格、流派或代表性作品不甚关心。新闻性舆论将取代学术性评论主宰艺术市场的行情。

  由于新闻性舆论呈偶然、突发、随机短时的无序状态,不能宏观调控艺术市场,使"大师"如麻,"精品"泛滥,在制造艺术品公认性的同时破坏了他的珍惜性。评论家们面对如此窘境无所作为。如果初生的中国艺术市场不能由健康的批评机制维护它的生态平衡,则普通购藏者将无法建立对艺术品的信心,必须以挣脱新闻性舆论布控,使学术性评论主导行市为标志。

  公认性既然是艺术品实现价值的重要前提,对某类艺术品价值已有认同的购藏者,应该成为该类艺术品促销的定位对象。艺术市场初建阶段,应特别防止搞成"百货市场"的模式,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工艺一应俱全。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致力于建立健康的艺术评论机制将在会议期间举办艺术市场论坛。论坛邀请了国内以及韩国、台湾、日本等地的艺术评论家,就亚洲艺术的新趋势、亚洲艺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亚洲艺术经营的新策略等相关议题广泛的进行讨论,力图为中国艺术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