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央视国际:点滴墨痕情谊深
作者:红立 2005-04-26 09:15:03来源:央视国际
A-
A+
主持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喜欢绘画的苏国超先生被家人送到上海去学习玻璃描画技术,当时他只有十四岁,上海的报纸和杂志上经常登载一些画家的美术作品。苏先生特别喜欢程十发先生和石鲁先生等人的作品,他当时几次到上海画院希望能够拜见程十发先生,可是直到离开上海的时候也没能见到。带着遗憾回到成都后,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苏国超就给程十发先生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程先生竟然回了信,从那以后,通过书信交往,后来发展到以书画作纽带将两辈人联系在了一起。
家住成都的苏国超先生喜欢画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拿起画笔到外面写生。提起自己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的绘画学习,他认为是与收藏分不开的。一九六二年的时候,十四岁的苏国超刚学绘画,他冒昧地给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写了封信,没想到,老人家收到信以后给他回了一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从那以后,苏国超先生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和收藏程十发先生的作品,以便提高自己。
苏国超:第一次收藏程老师的作品呢,是七二年,我看全国美展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上海画院,一套组画,这套组画呢,是程老师执笔的。我一看就知道,尽管他没有署名。
回到成都以后苏国超就给程先生写了封信,并告诉他自己在上海看到了他的画展,自己非常喜欢,希望有机会能得到程先生的指导,他在信中还无意提到自己快要结婚了。让他没想到的是程老师还送了他一件结婚礼物。
苏国超:程老师收到信非常高兴,马上就给我画了一张画,并且告诉我因为抽不到空到成都来给你祝贺,就画一张吉祥图来给祝贺你。
能够看到程十发先生的作品苏先生已经很高兴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能够收到程十发先生寄来的一张亲笔画作。十多年过去了,苏国超几次想见程十发先生都没有见到,两人只是通过书信来交流。到了一九七五年,苏国超才见到程十发先生,从此以后,苏国超与程十发先生的书信交往更加频繁,苏国超得到了程先生的热情关怀。
苏国超:这个书法呢,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请朋友带了一箱柑橘,送给程先生,程先生打开以后,还没有看见橘柑,就把面上包橘柑的纸打开,然后写了屈原的橘颂,未及品味,随取包裹之纸,率写屈原橘颂前阕以为酬。作为酬劳,就是寄给我作为酬劳。
虽然说这是酬劳,但是苏国超先生很清楚这个酬劳实在是太丰厚了,是他一辈子都享受不完的。苏国超先生说,除了程老师赠送给自己的几幅画作之外,他还在市场上买了很多幅程先生的作品。
苏国超:那个是在嘉德拍卖会上,上午的那个拍卖的东西,程老师的小品都是很贵的都是三万、四万。那么这幅早期的作品好多人看不懂,我呢知道程老师早期是学陈老莲的,我自己带了三万多块钱,我心里价位呢,我说如果是三万块钱,我就把它买掉了。买下来。结果呢,到了下午,天气很热,那一天好多人都走掉了,只有一个人和我争,结果我用一万七,把它买下来了。
买到程先生的早期画作,苏国超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日后他到了上海见到了程老师,拿出了自己拍回来的那幅画,请程十发先生过目。画还没有展开,程老师就告诉苏国超。
苏国超:他说现在早期的作品也有人仿,不知道你这幅是不是仿的。程十发先生慢慢地打开,看到题字后,他就说,你买这幅是真的,这是我四七年、四八年左右画的。打开以后真的真的。然后程十发先生还在画作的边上补了一方章,叫十发审定。
苏国超先生始终不会忘记这一次与程十发先生的见面,他亲身感受到了前辈的教诲。他觉得,自己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开始能够得到老师的和指导的爱护,特别是能有幸收藏到老一辈画家们的作品,这让自己感觉到始终都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不断的努力向前。
主持人:苏先生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他最有感触的是,得到程十发先生、伍寿梅先生和石鲁先生的作品是一大幸事,但学到先辈们的思想品格是他这辈子也受用不完的。
家住成都的苏国超先生喜欢画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拿起画笔到外面写生。提起自己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的绘画学习,他认为是与收藏分不开的。一九六二年的时候,十四岁的苏国超刚学绘画,他冒昧地给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写了封信,没想到,老人家收到信以后给他回了一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从那以后,苏国超先生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和收藏程十发先生的作品,以便提高自己。
苏国超:第一次收藏程老师的作品呢,是七二年,我看全国美展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上海画院,一套组画,这套组画呢,是程老师执笔的。我一看就知道,尽管他没有署名。
回到成都以后苏国超就给程先生写了封信,并告诉他自己在上海看到了他的画展,自己非常喜欢,希望有机会能得到程先生的指导,他在信中还无意提到自己快要结婚了。让他没想到的是程老师还送了他一件结婚礼物。
苏国超:程老师收到信非常高兴,马上就给我画了一张画,并且告诉我因为抽不到空到成都来给你祝贺,就画一张吉祥图来给祝贺你。
能够看到程十发先生的作品苏先生已经很高兴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能够收到程十发先生寄来的一张亲笔画作。十多年过去了,苏国超几次想见程十发先生都没有见到,两人只是通过书信来交流。到了一九七五年,苏国超才见到程十发先生,从此以后,苏国超与程十发先生的书信交往更加频繁,苏国超得到了程先生的热情关怀。
苏国超:这个书法呢,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请朋友带了一箱柑橘,送给程先生,程先生打开以后,还没有看见橘柑,就把面上包橘柑的纸打开,然后写了屈原的橘颂,未及品味,随取包裹之纸,率写屈原橘颂前阕以为酬。作为酬劳,就是寄给我作为酬劳。
虽然说这是酬劳,但是苏国超先生很清楚这个酬劳实在是太丰厚了,是他一辈子都享受不完的。苏国超先生说,除了程老师赠送给自己的几幅画作之外,他还在市场上买了很多幅程先生的作品。
苏国超:那个是在嘉德拍卖会上,上午的那个拍卖的东西,程老师的小品都是很贵的都是三万、四万。那么这幅早期的作品好多人看不懂,我呢知道程老师早期是学陈老莲的,我自己带了三万多块钱,我心里价位呢,我说如果是三万块钱,我就把它买掉了。买下来。结果呢,到了下午,天气很热,那一天好多人都走掉了,只有一个人和我争,结果我用一万七,把它买下来了。
买到程先生的早期画作,苏国超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日后他到了上海见到了程老师,拿出了自己拍回来的那幅画,请程十发先生过目。画还没有展开,程老师就告诉苏国超。
苏国超:他说现在早期的作品也有人仿,不知道你这幅是不是仿的。程十发先生慢慢地打开,看到题字后,他就说,你买这幅是真的,这是我四七年、四八年左右画的。打开以后真的真的。然后程十发先生还在画作的边上补了一方章,叫十发审定。
苏国超先生始终不会忘记这一次与程十发先生的见面,他亲身感受到了前辈的教诲。他觉得,自己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开始能够得到老师的和指导的爱护,特别是能有幸收藏到老一辈画家们的作品,这让自己感觉到始终都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不断的努力向前。
主持人:苏先生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他最有感触的是,得到程十发先生、伍寿梅先生和石鲁先生的作品是一大幸事,但学到先辈们的思想品格是他这辈子也受用不完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杨福音:雨余花(一)2022-07-18
- 观点 | 马路自述一:炁象由来2022-07-18
- 艺海泛舟 志抵新岸——刘新安国画作品展在合2022-07-17
- “文脉传承——吴欢书画精品展”在公麟美术2022-07-17
- 现场 | 阿岱尔·阿德斯梅:探索当下创伤 脱2022-07-16
- 宇宙大爆炸2022-07-12
- 现场 | 对个体经验做有温度的表达:冯星平的2022-07-11
- 观点 | 红梅补论马路:“无”中生“有”—2022-07-11
- 雅昌快讯 | 东方的文艺复兴:“复兴之门国际2022-07-09
- 观点|红梅再论马路:双重主体之上的总体性2022-07-0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