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不乱于心,不忘本真
不与抗争
也许社会对于90后的看法,仅局限于“独生子女”、“自我”、“张扬”等字眼上,而对杨磊的第一印象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类似于这样形容不太对,那样形容也不对的感觉(见后文)。 初识杨磊应该是在5月17日那天的雕塑系毕业展上,但仅是对其作品的认识。之后就对他更加深入的了解,则是通过此次采访。许是同龄人沟通无障碍的原因,致使我们的聊天不断深入。
木又寸
毕业作品展中,杨磊的作品分为3组,分别是:《木又寸》、《不一定。一定》、《固本归元》。作品以木质材料为媒介,通过木质材料温和而富有生命力的特性,结合个人视角进而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木又寸》源于一次偶然的实验与探索,作品将榫卯结构作为符号元素,并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此呈现出木质材料的张力与本真;而《固本归元》则是《木又寸》的延续,“圆”,即完备、周全;运转无碍,而此正是对于无限的最佳体现,故作品采用圆的形式将树根无限延伸的特性展现出来。
杨磊《固本归元》直径2.4m 木
杨磊《固本归元》直径2.4m 木
在谈及作品创作时,他说到,“初次接触木制材料源于大三的木雕课。当时我就在思考,木头这种材料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张力,无论是建筑中的榫卯结构还是工艺品中的种种应用,它始终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诉说生命的磅礴与最原始最本真的纯粹。而木料的某些特征与我个人的性格是十分吻合的,所以这一次的毕业创作中,我选择了以木料为媒介,向观者呈现我的作品。此外,‘我是以怎样的方式、站在怎样的位置思考与实践美术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做到继承与革新相结合’等疑问始终贯穿我对美术史及现当代艺术的学习过程。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构建自己的创作思路。此次毕业展中《木又寸》这一组作品,就是源于我的一次偶然的实验与探索,通过木料最本真的样式让表现对象自身以质感,肌理,结构等外在的形式进行由内而外的表述裁体本身的观念性。而《固本归元》则是《木又寸》的又一次衍生,通过木料最原始的形态,呈现事物的本体和生命。审美关照不能被孤立的‘象’所局限,而应该突破‘象’,应‘取之象外’,进而到达对‘道’的关照。”杨磊对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严谨及对专业的执着,与先前闲谈时的嬉闹判若两人,使人不禁产生诧异之感。
杨磊《不一定。一定》尺寸可变.木
丰子恺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五年的学习与不断积淀,奠定了杨磊独特的性格特征与创作理念。如果说《木又寸》是杨磊通过对汉字的分解,使观者进一步对木本或文化现象而产生新的结构认识,那么《固本归元》则是通过结构回归原点的一个标志。而文化发展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特点,在其作品中得到适宜诠释。也许90后代表的不仅是“张扬”和“自我”,更多折射出的是不乱于心,不忘本真的初衷与不断探索的创作热情。
艺术简介:杨磊,男,1993年出生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2012级雕塑专业学生,2017年获学士学位。主要作品有《木又寸》、《不做悬崖》、《固本归元》、《不知恐高》、《不觉冰冷》等系列作品。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