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雅意深笃的前行

2017-06-06 14:23:59来源:雅昌艺术网
A- A+

  清明的早上,接到苏毅师兄的电话,知道他正在准备书法硕士毕业展,很是为他高兴。我们是多年的好友,于是他提议让我为他的毕业作品展写几句话。其实不论是见识学养还是书法水平,我长期以来都还是处在我欲仁,而斯仁不至的尴尬阶段,实在没资格为人做品评文章。好在朋友之间的交流文字,倒也不需要写得多么高大上,也就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活儿。我们从大学时代一起跟随杨帆老师学习书法,所幸至今初心未改,或许这便是我为这篇小文提笔的机缘。

  大学时代的苏毅经常骑着自行车,背着书包,奔走于教室和书店之间,脸上总是带着憨傻的笑容。那时他学的是绘画专业,我到今天还记得,他当年给我讲述的一些中西美术史和艺术理论的体会,常言道书画一家,我最初以为他来学习书法,不过是为了对画画提供些笔法上的助益。不过相处得长一点之后,我才知道他对书法热爱的真挚。我以为他对书法的兴趣一定是偏爱行云流水的行草,然而他却喜欢写楷书,特别对褚遂良的楷书用功很深。本科毕业时,听到他要考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时,虽有点惊讶,但也不在意料之外。其实,跨界学书,或者正是书法魅力之所在,我自己后来不也是放下了大学时的文学梦,转而去攻读书法研究生。

  不得不提的是,苏毅在考研之路上可谓备尝艰辛,前后打了五、六年的持久战。本科毕业后,他去了一所乡镇中学教书,虽有久畜千里之志,却也并不把中学教师的工作当成暂时过渡的跳板,而是潜心于育人的事业,以自己在书法上的特长,为学生们铺出一条上升的通道。在他的带领和训练之下,几年下来,学生中居然有好几位少年书法爱好者考上了重点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他就是这样一个勤奋而较真的人,他一边在为别人的前进铺路,一边还要在自己的考研之路上奋进,自然前路崎岖,好在他有人如其名的坚毅之志,终于在三年前如愿考上了云南大学的书法专业。正所谓“积学明志,藏器待时”,他终于可以在名师的指引之下,遨游于书学的大海之上了。他到了云南以后,我们山水相隔,见面的机会不多,所幸今日的朋友圈早已化解了不得亲见的遗憾,我也常常可以在电话里听到他转述导师成联方教授的耳提面命,不时地见到他临池时晒出的得意之作。三年之中,他跟着导师风云际会,观摩了多场风华一时的书展,也深得书学雅意的熏陶。而我在读完书法研究生后,却出入文史,奇妙地成了历史学的博士,虽然握管之日渐少,但羡鱼之情却是有增无减,有机会细品苏毅兄这次展出的作品,正好可以饱餐一顿书学的盛宴。

  他这次展出的几幅书作,都以篆隶书为主,似乎改变了原来沉潜楷书和小草的学书路径。这种转向也许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书法道路有更宏远的规划所致,书法从篆隶入手,可谓取意高古,能够为将来的书学道路奠定深厚的笔墨功夫。从整体上看,苏毅在篆书上用功最深,无论是先秦的大篆,还是明清的小篆,他都走过一遍,尤其是清人小篆,吴让之、邓石如、赵之谦都是他主要的师法对象。从这批展览的作品中可以得见他这几年临习清篆的显著成效,其中也能够看到他试图对这几种清篆风格进行区分和糅合的意图。他对汉隶、简牍和清隶也都下了一番功夫。同样,他的篆刻也如同书法一样,先在各家各派中游走,无论是从印学大宗汉印入手,还是取法自然古朴的古玺,或是师法晚清以来的篆刻流派,都体现出他先把取法的视野铺开,再以取约精神专攻一派的艺术旨归。他的篆刻力图追求“印从书出”的境界,刀笔间追求一种自然的线条之美。只是这种理想观念在实际的操作中受到些许牵制,要达到心手双畅还需日积月磨和不断调整。苏毅由绘画转向书法,在艺术创作上应该是颇有优势的,只是,这种优势还尚未完全展示出来,他日若能将书画印相互通融,或者引画入书入印,便不失为一条自出机杼之道。

  以上只是些琐屑的絮语,恐怕我在观看他的书作之时,还有不少误读的地方,但对于苏毅一心追求艺术的决心我是断不会误读的。他让我看到一个对艺术充满热情之人所焕发出的生命之光,他用艺术为自己铸造出的理想空间足以安放自由的心灵。就像他大学毕业时画的那幅自画像:在一片葱绿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身背布包、头戴草帽的男孩正低头前行,虽然只是一个背影,但画中安静祥和之间透露出的那种跃动的色彩格外引人憧憬。

  宋晓希  历史学博士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