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紫砂壶的“玩、赏、养”
作者:尹霄荣 2005-04-19 08:26:46来源:《中国文化报》
A-
A+
紫砂壶的收藏与投资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紫砂壶藏品具有欣赏、收藏与实用三者兼顾的功能,正被新一代艺术品收藏投资者所看重。而紫砂壶藏品的玩、赏与养,是收藏投资者必须要把握的。
玩壶
这里所说的“玩”,是指“玩”紫砂壶窑烧的“火候”。在千度以上的高温窑中掌握火候非一日之功,温度过高易变形成为残废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窑烧白光”。这是温度过高让紫砂泥中所含石英玻璃化的原因所致。恰好的火候可以使壶的泥面没有闪亮的细小白色银星,在自然光照下细看能有几种反射的色光,反射的色光越丰富泥质越好,反射色光呆板而单一的不可能是好泥质。好泥质的另外一种现象是,用开水注入壶中能使壶的泥色变深,这叫显色性。颜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可养性就越大,只有纯正好泥质才能养出如婴儿肌肤的细腻手感,光亮如古镜的典雅古朴之视觉感受,着色圆润而深厚的古玉风范。
养壶
玩壶也就是养壶,是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用手或毛巾之类的柔软织物摩挲的过程就是和砂壶的沟通过程,日久它便能闪烁着五彩纷呈的光华。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养壶用茶第一当选台湾高山冻顶的乌龙茶,其次是福建安溪乌龙茶以及铁观音,再其次是红茶。因为乌龙茶、铁观音是半发酵茶,兼有红茶性温的特点。在玩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千万别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能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不用花茶来养壶,是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冲坏别的茶叶香味。
赏壶
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型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这类紫砂壶要求制作精细、装饰和实用结合要和谐而不显牵强,也不要莫明其妙的夸张。素器是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器型,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赏素器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咀和壶把的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咀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可以用手拿起壶把根据自己习惯用一手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他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会因烫手而拿不住壶。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行,标准间隙是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撞击声,大约2毫米的间隙为佳,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
掌握了上述要点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玩壶、赏壶和养壶了。
玩壶
这里所说的“玩”,是指“玩”紫砂壶窑烧的“火候”。在千度以上的高温窑中掌握火候非一日之功,温度过高易变形成为残废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窑烧白光”。这是温度过高让紫砂泥中所含石英玻璃化的原因所致。恰好的火候可以使壶的泥面没有闪亮的细小白色银星,在自然光照下细看能有几种反射的色光,反射的色光越丰富泥质越好,反射色光呆板而单一的不可能是好泥质。好泥质的另外一种现象是,用开水注入壶中能使壶的泥色变深,这叫显色性。颜色变化越大泥质越好可养性就越大,只有纯正好泥质才能养出如婴儿肌肤的细腻手感,光亮如古镜的典雅古朴之视觉感受,着色圆润而深厚的古玉风范。
养壶
玩壶也就是养壶,是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用手或毛巾之类的柔软织物摩挲的过程就是和砂壶的沟通过程,日久它便能闪烁着五彩纷呈的光华。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养壶用茶第一当选台湾高山冻顶的乌龙茶,其次是福建安溪乌龙茶以及铁观音,再其次是红茶。因为乌龙茶、铁观音是半发酵茶,兼有红茶性温的特点。在玩壶时最好用山泉水,因为它是自然之水没有任何异味,不会干扰茶叶的香气。千万别用自来水,因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能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不用花茶来养壶,是因为花茶花味太强烈,会冲坏别的茶叶香味。
赏壶
赏壶是最讲究文化底蕴的。紫砂壶在制作型态上可以分为仿真花器和传统素器两大类,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本而入艺。这类紫砂壶要求制作精细、装饰和实用结合要和谐而不显牵强,也不要莫明其妙的夸张。素器是以简单的几何造型为器型,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物。赏素器首先要看壶身、壶盖是否丰满,方器是否不内夹,圆形是否不瘦瘪,再看壶咀和壶把的组合的外切空间线条是否流畅。在紫砂行业内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谚语:“壶把随着壶身走,壶咀顺着把末出”,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紫砂壶的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首先要用得顺手,可以用手拿起壶把根据自己习惯用一手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他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否则会因烫手而拿不住壶。然后还要看壶盖与壶身是否有间隙,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行,标准间隙是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撞击声,大约2毫米的间隙为佳,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
掌握了上述要点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玩壶、赏壶和养壶了。
推荐关键字:紫砂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快讯 | 西泠2021秋拍:明时大彬制紫泥平2022-01-23
- 古拙雅致——徐南香紫砂壶2021-09-02
- “非遗共享"纪录片《百年紫砂》首播2021-06-11
- 雅昌会员 | 艺术3·15,轻松get艺术品鉴定技2021-03-13
- “以壶鉴史”—— 谢强“中华文明”紫砂艺术2021-01-06
- 一壶清心见灵性——陶艺家钱一清先生印象2021-01-04
- 紫砂抟砂四佑|强强联手 流光溢彩2020-12-17
- 嘉德四季57期丨紫泥绘趣·陈佩秋作品专题2020-11-05
- 一遇朱泥“误”终身2020-08-19
- 刘烨紫砂壶作品欣赏2020-07-2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