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银釉可作鉴定依据
作者:雨征 2005-04-18 14:02:14
A-
A+
汉唐时期的有些铅釉陶上会生成一种银白色的沉积物,并多产生于绿色的釉陶上,过去古玩行中称之为“银釉”,带银釉的陶器比普通釉陶价钱要贵出很多。那么,银釉能否作为鉴定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古人以铅配入釉中再经低温烧制,因铅釉陶有毒性,古代多用于制作陪葬明器,其化学稳定性差,入土后长期受地下水和气体反复侵蚀,釉面上会产生云母状的银白色沉积,原理与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形成很相似。由于银釉形成需几百上千年的时间,故真晶的银釉呈层状结构,显微结构甚至能多达几十层, 目前作伪者尚未能突破此仿制难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玛瑙鉴别从颜色等七点入手2010-07-30
- 怎样防止书画钤盖印章的反印2005-04-17
- 青铜器辨伪的简便方法2005-04-18
- 古铜器须防镶嵌件2005-04-18
- 漳州瓷底足多砂痕2005-04-18
- 从出水眼辨识紫砂壶年代2005-04-18
- 田黄石收藏辨识与释疑2005-04-18
- 纸绢印章辨字画2005-04-18
- 古玉“盘功”2005-04-18
- 鉴别真假琥珀2005-04-1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