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青铜器辨伪的简便方法
作者:董大勇 2005-04-18 13:59:55
A-
A+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生活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钺、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还有带钩、先秦钱币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介绍几点简单的方法:
1、闻味、手搓: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2、看锈色:
(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绿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而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需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经历千年的标准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3、辨声:
(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沉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作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4、细察材质:赝品为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选好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若用20倍以上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发现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介绍几点简单的方法:
1、闻味、手搓: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2、看锈色:
(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绿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而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需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经历千年的标准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3、辨声:
(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沉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作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4、细察材质:赝品为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选好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若用20倍以上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发现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青铜器辨伪的10种方法2015-12-28
- 怎样防止书画钤盖印章的反印2005-04-17
- 银釉可作鉴定依据2005-04-18
- 古铜器须防镶嵌件2005-04-18
- 漳州瓷底足多砂痕2005-04-18
- 从出水眼辨识紫砂壶年代2005-04-18
- 田黄石收藏辨识与释疑2005-04-18
- 纸绢印章辨字画2005-04-18
- 古玉“盘功”2005-04-18
- 鉴别真假琥珀2005-04-1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