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颐和园建筑内发现辟邪“镇物”
作者:杨玉峰 安东 2005-04-15 09:52:25来源:《北京晨报》
A-
A+
图一:存放“镇物”的建筑构件
图二:5颗玉石、2个元宝、2柄如意等
图三:3颗玉石、1个元宝、破碎彩布、木盒残片
图四:1颗玉石及木盒残片
玉石、五彩布、铜钱、元宝等大批神秘物品近日纷纷在皇家园林颐和园大修工程中被发现——昨天,记者独家获悉:这些藏于大殿外正脊下的物品就是被封建时代视为具有辟邪功能的“镇物”,对于颐和园来说,这是第一次发现。
颐和园“镇物”首次亮相
11处古代建筑内发现“镇物”
对于此次“镇物”的发现,颐和园管理处文物科的秦雷表示,这是第一次发现,原来并不清楚还有“镇物”。即使在1953年颐和园大修时,也没有发现“镇物”,而且在颐和园的有关资料内也没有关于“镇物”的记录。
此次在颐和园大修工程中,共有11处古代建筑内发现“镇物”,它们的藏身之处都位于主殿后配殿的屋脊正中间部位,外面覆盖琉璃瓦,如果不进行落架大修,根本无法发现“镇物”的踪迹。
在11处“镇物”的发现地,有两个地点的“镇物”比较完整,即排云门和玉华殿,两处地点的“镇物”完全一致,包括5枚金属钱、5块各色石块、2个金属元宝、2柄金属如意以及一些破损彩色布条等。
但是在目前已经落架修缮的古建中,有两处古建内没有发现“镇物”,如芳辉殿和二宫门,这让颐和园文物研究部门颇感费解。
宫廷建筑“镇物”源自民间 民间盖房就有抛元宝做法
“宫廷内建筑使用镇物,大概是受到了民间的影响。”颐和园副园长高大伟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有科学的方面,但也有迷信、神话的一面,如“镇物”就是。中国历史上对于房屋建筑都是格外重视的,因为这是子孙、家族传承遗产的载体,古代著作《黄帝宅经》、《木经》、《鲁班经》及《营造法式》等都有相关记载。
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上梁大吉”字条、抛元宝等等祈求平安的方式,这也算是一种“镇物”形式,表达了对吉祥、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期盼驱利(利器)避害。皇家宫廷建筑也应受到了民间的影响,这应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镇物”多存放在建筑本身的核心部位,如大梁、角梁等承重木结构,都是建筑的核心,如果这些地方出现糟朽,肯定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因此在这些地方放置“镇物”,自然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颐和园“镇物”将归原位 仿制“镇物”以备研究使用
高大伟表示,随着颐和园大修工程的进展,已经被取下的“镇物”将全部放归原位,这是为了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皇家园林的完整性。可能会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镇物”进行复制或仿制,将信息进行留存以备研究时使用。
此次大修后,如果等到下次大修至少需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正常状态下),因此现在留下信息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依据,避免产生因历史信息遗失,而无法让后人传承文化遗产。
谈到“镇物”,高大伟认为,故宫及颐和园这些皇家建筑的角兽也算是一种“镇物”。他还估计,颐和园的3000间建筑内,大约都存放着“镇物”,但是数量、等级可能有所差别。
马尾丝为何成为“镇物” 古代“镇物”带出四大谜团
尽管有专家进行了解释,但是仍有一些问题让人不能得知准确答案,记者整理了一组“镇物”的谜团,高大伟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如果有关于这些“镇物”的详细知识,可以告知颐和园管理处或拨打本报热线电话96101。
谜团一:颐和园不同建筑“镇物”等级、数量为何不同?
谜团二:为何有的大殿无“镇物”?
谜团三:马尾丝为何成为“镇物”?
谜团四:不同“镇物”都有什么象征意义?
图二:5颗玉石、2个元宝、2柄如意等
图三:3颗玉石、1个元宝、破碎彩布、木盒残片
图四:1颗玉石及木盒残片
玉石、五彩布、铜钱、元宝等大批神秘物品近日纷纷在皇家园林颐和园大修工程中被发现——昨天,记者独家获悉:这些藏于大殿外正脊下的物品就是被封建时代视为具有辟邪功能的“镇物”,对于颐和园来说,这是第一次发现。
颐和园“镇物”首次亮相
11处古代建筑内发现“镇物”
对于此次“镇物”的发现,颐和园管理处文物科的秦雷表示,这是第一次发现,原来并不清楚还有“镇物”。即使在1953年颐和园大修时,也没有发现“镇物”,而且在颐和园的有关资料内也没有关于“镇物”的记录。
此次在颐和园大修工程中,共有11处古代建筑内发现“镇物”,它们的藏身之处都位于主殿后配殿的屋脊正中间部位,外面覆盖琉璃瓦,如果不进行落架大修,根本无法发现“镇物”的踪迹。
在11处“镇物”的发现地,有两个地点的“镇物”比较完整,即排云门和玉华殿,两处地点的“镇物”完全一致,包括5枚金属钱、5块各色石块、2个金属元宝、2柄金属如意以及一些破损彩色布条等。
但是在目前已经落架修缮的古建中,有两处古建内没有发现“镇物”,如芳辉殿和二宫门,这让颐和园文物研究部门颇感费解。
宫廷建筑“镇物”源自民间 民间盖房就有抛元宝做法
“宫廷内建筑使用镇物,大概是受到了民间的影响。”颐和园副园长高大伟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有科学的方面,但也有迷信、神话的一面,如“镇物”就是。中国历史上对于房屋建筑都是格外重视的,因为这是子孙、家族传承遗产的载体,古代著作《黄帝宅经》、《木经》、《鲁班经》及《营造法式》等都有相关记载。
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上梁大吉”字条、抛元宝等等祈求平安的方式,这也算是一种“镇物”形式,表达了对吉祥、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期盼驱利(利器)避害。皇家宫廷建筑也应受到了民间的影响,这应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镇物”多存放在建筑本身的核心部位,如大梁、角梁等承重木结构,都是建筑的核心,如果这些地方出现糟朽,肯定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因此在这些地方放置“镇物”,自然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颐和园“镇物”将归原位 仿制“镇物”以备研究使用
高大伟表示,随着颐和园大修工程的进展,已经被取下的“镇物”将全部放归原位,这是为了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皇家园林的完整性。可能会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镇物”进行复制或仿制,将信息进行留存以备研究时使用。
此次大修后,如果等到下次大修至少需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正常状态下),因此现在留下信息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依据,避免产生因历史信息遗失,而无法让后人传承文化遗产。
谈到“镇物”,高大伟认为,故宫及颐和园这些皇家建筑的角兽也算是一种“镇物”。他还估计,颐和园的3000间建筑内,大约都存放着“镇物”,但是数量、等级可能有所差别。
马尾丝为何成为“镇物” 古代“镇物”带出四大谜团
尽管有专家进行了解释,但是仍有一些问题让人不能得知准确答案,记者整理了一组“镇物”的谜团,高大伟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如果有关于这些“镇物”的详细知识,可以告知颐和园管理处或拨打本报热线电话96101。
谜团一:颐和园不同建筑“镇物”等级、数量为何不同?
谜团二:为何有的大殿无“镇物”?
谜团三:马尾丝为何成为“镇物”?
谜团四:不同“镇物”都有什么象征意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快讯 |建筑摄影的艺术级教材:林铭述新2022-07-02
- 雅昌专栏|贾方舟:悼振立2022-05-12
- 王琪个人作品展开幕:镜中建筑 映照现实2022-05-01
- 镜像·跨界之维与现实观照——王琪个人作品2022-04-09
- 雅昌专稿 | 2021 策展人们的变与不变2022-01-18
- 《走向新建筑》100年 全球首次建筑理念征集2021-12-17
- 雅昌专稿 | 可阅读的建筑:与“巴黎建筑”一2021-11-15
- 【AT人物】沈驰:成为最年轻获奖者后我开2021-11-10
- 88#-20150814颐和园-“太虚幻境一枕黄粱嘲万2021-11-02
-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 巴2021-11-02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