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沈阳挽救珍贵民族民间文化 濒危民间文化有了保护伞
2005-04-14 09:05:22来源:鲁迅美术学院
A-
A+
4月13日,记者从沈阳市文化局文化处获悉,沈阳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系统工程15日将正式启动。对于沈阳这座有两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意义非凡。
挽救珍贵民间文化
沈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满、锡伯、蒙古、朝鲜、回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神话、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等技术和技艺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等。这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工程”的保护对象是沈阳市境内遗存的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的口述文学和语言文字;传统的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传统的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传统的礼仪、节日、庆典和体育活动等;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和场所等。
清宫礼仪、东北大鼓首批列入
记者了解到,清盛京宫廷礼仪、东北大鼓两大文化项目已纳入沈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向省里正式申报省级文化保护项目。
清盛京宫廷礼仪是清朝四代皇帝先后回沈祭祖祭祀,及皇家的登基、结婚、下嫁等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宫廷礼仪形式,宫廷礼仪包括皇家祭祖仪式、礼乐、乐器、乐谱、歌词、舞蹈等一整套活动,因为这些隆重的宫廷礼仪只在沈阳举行,因此这种宫廷礼仪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又独一无二,并能复制或恢复,是沈阳特有的文化财富。
东北大鼓是乾隆年间的“子弟书”唱腔传入沈阳后,与东北民歌小调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曲艺,因兴盛于沈阳,故被称为奉天大鼓、沈阳大鼓。解放后在文字、唱腔、表演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和改革,代表人物是霍树棠,上世纪70年代霍老逝世后,东北大鼓处于濒危状态。
三阶段实施保护
记者了解到,“保护工程”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20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成立专门机构,有专门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是先行试点和抢救濒危阶段,将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建立档案资料数据库,建立各级网站,有效抢救保护一批传统文化种类,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原生态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和浓郁特色的文化区域,进行动态的持续性保护,资助扶持和鼓励传承人,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等。
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3年,是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基本建立沈阳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分级保护制度和工作体系。
第三阶段从2014年到2020年,是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使沈阳市的民族民间文化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与确认工作,至今已公布两批。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制定保护法,建立保护机构,调查、收集、记录、整理、研究民间文学艺术,培养手工艺人,资助传承人和团体,建设生态博物馆,设立“国家遗产日”等。我国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为实施“保护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挽救珍贵民间文化
沈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满、锡伯、蒙古、朝鲜、回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神话、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等技术和技艺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等。这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保护刻不容缓。
“保护工程”的保护对象是沈阳市境内遗存的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的口述文学和语言文字;传统的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传统的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传统的礼仪、节日、庆典和体育活动等;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和场所等。
清宫礼仪、东北大鼓首批列入
记者了解到,清盛京宫廷礼仪、东北大鼓两大文化项目已纳入沈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向省里正式申报省级文化保护项目。
清盛京宫廷礼仪是清朝四代皇帝先后回沈祭祖祭祀,及皇家的登基、结婚、下嫁等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宫廷礼仪形式,宫廷礼仪包括皇家祭祖仪式、礼乐、乐器、乐谱、歌词、舞蹈等一整套活动,因为这些隆重的宫廷礼仪只在沈阳举行,因此这种宫廷礼仪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又独一无二,并能复制或恢复,是沈阳特有的文化财富。
东北大鼓是乾隆年间的“子弟书”唱腔传入沈阳后,与东北民歌小调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曲艺,因兴盛于沈阳,故被称为奉天大鼓、沈阳大鼓。解放后在文字、唱腔、表演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和改革,代表人物是霍树棠,上世纪70年代霍老逝世后,东北大鼓处于濒危状态。
三阶段实施保护
记者了解到,“保护工程”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20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成立专门机构,有专门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是先行试点和抢救濒危阶段,将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建立档案资料数据库,建立各级网站,有效抢救保护一批传统文化种类,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原生态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和浓郁特色的文化区域,进行动态的持续性保护,资助扶持和鼓励传承人,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等。
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3年,是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基本建立沈阳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分级保护制度和工作体系。
第三阶段从2014年到2020年,是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使沈阳市的民族民间文化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与确认工作,至今已公布两批。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制定保护法,建立保护机构,调查、收集、记录、整理、研究民间文学艺术,培养手工艺人,资助传承人和团体,建设生态博物馆,设立“国家遗产日”等。我国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为实施“保护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回顾|中国美术馆"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2022-06-21
- 艺术 “向前!向前!向前!”——沈阳抗美2022-05-27
- 雅昌专稿 | 文化元宇宙建设的方法和路径2022-03-28
- 沈阳摄影周——回到未来摄影展开幕2021-10-28
- 闲趣时光:上海搓麻将的社交文化2021-08-17
- 2021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万捷:持续推动文化2021-03-04
- 【展讯】妙造自然——首届中国画全国名家邀2020-10-25
- 首届山水田园旅游文化节正式启幕,开启大美2020-12-21
- 观苏东坡浅释中华文化之魅力薪火相传2020-12-04
- 独特的视角对存留于今的文化历史遗迹,坚持2020-11-1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