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钱来忠:让笔墨成全“天下山水在蜀”
作者:孟夏 2005-04-12 10:15:18来源:《中国画家学术网》
A-
A+
四川省美协主席钱来忠前段时间提出的“文学艺术迎来了第三次文人自觉”的看法,颇令艺术界耳目一新。
日前,笔者就这个“第三次文人自觉”及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艺术形态的差别、四川美术的优势与劣势等问题,采访了钱来忠。钱来忠的回答可谓言语精辟、见解独到。
问:我们处在西部,从全局来看,您认为中国东、西部艺术各有什么特征?
答:东、西部的特征是很明显的。东部地处沿海,在前两个世纪,曾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凌,在文化和经济上都难免受到殖民色彩的影响。东部受近代泊来文化影响较多,海派艺术中的代表人物任伯年汲收了西方水彩画的色彩技巧;岭南画派在色彩的运用及光的应用上也受到了西画影响,其背景的底色处理就来自水彩画。西部艺术更多的带有本土色彩,简单地说,更多的是民族民间的原生性艺术,三星堆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铸造艺术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集中于西部,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地区,先在西北,后才发展到东南。道教也创立于西部。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加上与西部本土的艺术融合,形成了中国的独特的宗教艺术。
问:四川作为美术大省,在美术上有什么优势?劣势又是什么?
答:四川美术的优势首先在于它吸收了南北艺术之优长,既有北方艺术的雄奇、壮美,又有南方艺术的含蓄、婉约。尤其是山水画,其强势在于:能融南北于一炉,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其弱势主要在于:四川不论从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体系,较为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使生活于此的艺术家,一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容易满足。前人说:“少不入川。”大概就指的是安逸的四川生活容易使人的斗志消解。对症的治疗办法是,加大开放力度,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怀,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己提出要求。四川人才济济,应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追寻本土艺术的鲜明特色,造就一批有较高水准的艺术家群体。比如陈子庄,吸收了齐白石的简约,又吸收了黄宾虹的丰富变化,有南北两派的特点,刚柔相济,一出现便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
古人说:“天下山水在蜀”。四川的山水的确很有特色,很有样式。四川的画家要努力地去捕捉四川特定地理环境及人文风貌的精神实质,让笔墨来成全这句话。傅抱石、陆俨少都是来川以后才形成了他们各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身处其中,反而容易忽略了本土最有价值的、最有个性特色的东西。董其昌倡导南北宗,但他未入川,所以其画的艺术价值在傅抱石、陆俨少二人之下,显示得柔弱乏味了些。当然,一味的张扬雄奇,缺乏内敛和含蓄不好;一味的柔美,又缺乏雄奇和阳刚也不好。中国哲学中的“中庸”哲学很重要,在“中庸”哲学的指导下,所谓本土化,就是主张天、地、人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具有大美的特质和恒久性,这是中国绘画和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本土文化,首先要弄清其史脉、文脉、人脉,尤其是在现当代,传统不能丢,发展不能少。
问:请您再谈一谈您提出的关于“第三次文人自觉”的看法。
答:文学艺术将迎来又一个伟大的文人自觉时期。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第一次文人自觉,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艺术家的苦闷、彷徨,都仰赖于艺术的表达来抒发。所谓的文人自觉,是指摈弃了政治、宗教的支配,而自觉产生的自我的、遵循艺术规律的、顺应民众和社会需要的艺术,只有当艺术抛开了艺术以外的一切附加,艺术才有生机和活力。后来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封建的统治和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封建的非理性对人的摧残和对艺术的压迫,使中国艺术自唐以后,便没有出现更加辉煌的高峰。
中国艺术的高峰在唐代,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唐代周昉的人物与明代唐伯虎的人物就可以知道,其气象不大一样;明清的壁画也没有超过唐代的敦煌壁画。惟一一个异军突起的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这种现象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
唐代政治文化各方面均处于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不仅文化开放,人们的心态也异常开放。当时妇女服饰的袒胸露臂,包括婚姻观念和习俗的开明度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繁荣、开放程度和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我有一个认识: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应该是思想家。思想大于技术。反过来,艺术搞好了,又可能大于思想,思想已化在艺术表现中。
刚才说到艺术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性,但艺术的规律是一致的。李白、杜甫写的好东西,都是自觉的产物。而李白奉诏后的应景之作,并不能代表他的最高艺术水准。
第二次文人自觉,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又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大规模的文化自觉。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推动了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从全国四次文化会以来,中央提出文艺不再从属于政治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文人自觉”时期便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把“先进文化”问题写进了党的纲领文献,大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一点,随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会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文人自觉时期。我们的文学艺术家,真正按照艺术规律能动地去创作,就有可能出传世精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还需要大家的努力。但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一个文人自觉时期,抓住机遇,刻苦实践,努力去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日前,笔者就这个“第三次文人自觉”及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艺术形态的差别、四川美术的优势与劣势等问题,采访了钱来忠。钱来忠的回答可谓言语精辟、见解独到。
问:我们处在西部,从全局来看,您认为中国东、西部艺术各有什么特征?
答:东、西部的特征是很明显的。东部地处沿海,在前两个世纪,曾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凌,在文化和经济上都难免受到殖民色彩的影响。东部受近代泊来文化影响较多,海派艺术中的代表人物任伯年汲收了西方水彩画的色彩技巧;岭南画派在色彩的运用及光的应用上也受到了西画影响,其背景的底色处理就来自水彩画。西部艺术更多的带有本土色彩,简单地说,更多的是民族民间的原生性艺术,三星堆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铸造艺术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集中于西部,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地区,先在西北,后才发展到东南。道教也创立于西部。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加上与西部本土的艺术融合,形成了中国的独特的宗教艺术。
问:四川作为美术大省,在美术上有什么优势?劣势又是什么?
答:四川美术的优势首先在于它吸收了南北艺术之优长,既有北方艺术的雄奇、壮美,又有南方艺术的含蓄、婉约。尤其是山水画,其强势在于:能融南北于一炉,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其弱势主要在于:四川不论从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体系,较为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使生活于此的艺术家,一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容易满足。前人说:“少不入川。”大概就指的是安逸的四川生活容易使人的斗志消解。对症的治疗办法是,加大开放力度,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怀,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己提出要求。四川人才济济,应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追寻本土艺术的鲜明特色,造就一批有较高水准的艺术家群体。比如陈子庄,吸收了齐白石的简约,又吸收了黄宾虹的丰富变化,有南北两派的特点,刚柔相济,一出现便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
古人说:“天下山水在蜀”。四川的山水的确很有特色,很有样式。四川的画家要努力地去捕捉四川特定地理环境及人文风貌的精神实质,让笔墨来成全这句话。傅抱石、陆俨少都是来川以后才形成了他们各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身处其中,反而容易忽略了本土最有价值的、最有个性特色的东西。董其昌倡导南北宗,但他未入川,所以其画的艺术价值在傅抱石、陆俨少二人之下,显示得柔弱乏味了些。当然,一味的张扬雄奇,缺乏内敛和含蓄不好;一味的柔美,又缺乏雄奇和阳刚也不好。中国哲学中的“中庸”哲学很重要,在“中庸”哲学的指导下,所谓本土化,就是主张天、地、人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具有大美的特质和恒久性,这是中国绘画和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本土文化,首先要弄清其史脉、文脉、人脉,尤其是在现当代,传统不能丢,发展不能少。
问:请您再谈一谈您提出的关于“第三次文人自觉”的看法。
答:文学艺术将迎来又一个伟大的文人自觉时期。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第一次文人自觉,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艺术家的苦闷、彷徨,都仰赖于艺术的表达来抒发。所谓的文人自觉,是指摈弃了政治、宗教的支配,而自觉产生的自我的、遵循艺术规律的、顺应民众和社会需要的艺术,只有当艺术抛开了艺术以外的一切附加,艺术才有生机和活力。后来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封建的统治和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封建的非理性对人的摧残和对艺术的压迫,使中国艺术自唐以后,便没有出现更加辉煌的高峰。
中国艺术的高峰在唐代,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唐代周昉的人物与明代唐伯虎的人物就可以知道,其气象不大一样;明清的壁画也没有超过唐代的敦煌壁画。惟一一个异军突起的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这种现象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
唐代政治文化各方面均处于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不仅文化开放,人们的心态也异常开放。当时妇女服饰的袒胸露臂,包括婚姻观念和习俗的开明度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繁荣、开放程度和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我有一个认识: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应该是思想家。思想大于技术。反过来,艺术搞好了,又可能大于思想,思想已化在艺术表现中。
刚才说到艺术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性,但艺术的规律是一致的。李白、杜甫写的好东西,都是自觉的产物。而李白奉诏后的应景之作,并不能代表他的最高艺术水准。
第二次文人自觉,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又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大规模的文化自觉。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时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推动了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从全国四次文化会以来,中央提出文艺不再从属于政治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文人自觉”时期便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建设问题、特别是把“先进文化”问题写进了党的纲领文献,大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一点,随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会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文人自觉时期。我们的文学艺术家,真正按照艺术规律能动地去创作,就有可能出传世精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还需要大家的努力。但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一个文人自觉时期,抓住机遇,刻苦实践,努力去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推荐关键字:钱来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文化问题讨论及文化学研究(二)2014-07-29
- 文化问题讨论及文化学研究(一)2014-07-29
- 我非常赞成研究“谢必忠现象”2014-07-29
- 感恩故乡2011-09-14
- 锐意创新的大家刘伯骏2011-09-14
- 略论巴蜀画派2014-08-02
- 让笔墨成就天下山水在蜀2011-06-15
- 钱来忠谈中国画(节选)2011-06-15
- 充满东方神韵的水彩画2007-12-21
- 《鸟去鸟来》试水商业画廊2007-01-2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