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陈逸飞:干嘛非得是画家

2005-04-11 11:17:46来源:未知
A- A+
  《理发师》剧组工作人员曾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天正在拍摄结婚的那场戏,房间内突然传来陈逸飞和姜文的争吵声,当时外面大概有100多个扮演国民党官兵的群众演员,为了掩盖里面的争吵,被剧组特地安排这些群众演员高声地大唱抗日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后来有人把他们两人的争执,总结为“一个上海商人和一个北京大爷的较劲”。

  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书香之家的陈逸飞,其父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曾为修女的母亲范雅芳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同年举家迁往上海。在陈逸飞的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和弟妹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绘画、雕塑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0年,陈逸飞自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大学学习。同年,他的作品入选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而令他真正声名鹊起的是哈默博士。1982年冬天,纽约哈默画廊收购了他12幅作品。次年,陈逸飞在该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

  小时候的一次冒险之举,为陈逸飞日后的“出格”做了注解:他曾把阳伞当作降落伞,当众从二楼的阳台跳了下来……但陈逸飞不认为自己在“越位”,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在一个“大视觉”的范畴之中:“我可不想让人家说,陈逸飞卖画挣了点儿钱,就想做做这个,做做那个,像个‘烧包’似的。我开始做服装的时候,也没想到办这样的一个公司需要多少钱,能挣多少钱,只是因为喜欢服装,爱买服装,也常参加一些服装评比活动,就觉得自己可以试试看。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周围的人穿得还不够好看。有时候我想,一个城市里有很多艺术家,而这个城市看起来却很糟糕,那么还需要这些艺术家干什么?”

  提起画家,更多的人会想到梵高。梵高有两种劲头:死磕劲和穷酸劲。若有人以此观照,那么陈逸飞身份就变得有点难以确认了——他并不专注,除了画画外,同时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小的逸飞集团企业;他也并不穷酸,艺术已为他赢得现世消受不完的名与利。陈逸飞反感这种简单的对比:“一些朋友总觉得我应该像梵高一样,除了画画不要做其它事儿,我就琢磨——梵高在医院把耳朵割掉了,难道也让我把耳朵割掉不成?我喜欢我选择的生活方式,我喜欢画,喜欢服装,喜欢电影,它们都是美的。我怀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窥视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陈逸飞的名字后面没有画家两个字啊?我干嘛一定是画家呢?”

  人有十指,有的人攥成一股劲做一件事。但陈逸飞除了右手画画外,左手的五指还分别在做电影、做时装、做模特、做杂志、做广告。直到现在谁也不敢肯定会不会还有新鲜事物,再次激起陈逸飞的兴趣,并最终“侵占”他握画笔的那只手!

推荐关键字:陈逸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