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国“漆学”:制器尚象
追溯中国漆艺的发展,一条“从跨湖桥出发”,历史悠久,纵横长江、黄河流域的漆艺母源文化血脉,清晰可见。它还将源源滚滚向东流,流向更为远方的大海。
思考中国“漆学”
我们提出主张“制器尚象”,首先,是指模仿自然现象,所谓具象。如中国人设计制作的漆勺子(2007年,江西靖安李洲坳李家村出土东周漆勺),那是从夜幕星空北斗七星连接的形状“勺星”而来。其次,是指借鉴自然规律,所谓抽象。如中国人创造“河图洛书”,周易八卦,那是从黄河与洛水的交汇相容中得到太极图像的启示。“漆弓”(将人体脊椎伸展收缩的作用力附着于桑木藤蔑皮筋及和其胶漆之上),“髹饰车舆”(御马车辕的曲线与王者乘坐的斗状方形空间即是北斗星之斗)等诸多“礼器”和“地动仪”“罗盘”等等,都是“制器尚象”的结晶硕果。关于生活设计美学的话题,设计界常有讨论,而传统工艺美术,特别是在漆艺界涉及得不多。这一点日韩漆艺界做得好,或许说是走在我们的前面。现代生活中日本人还坚持使用漆器,韩国的情况也好于我们,虽然现在韩国新娘出嫁不用贴满螺钿的家具了(此风俗有如中国浙东地域曾经的嫁妆“十里红妆”和日本曾经的金莳绘家什嫁妆),但是,于韩国统营漆艺美术馆中,我确实见到金圣洙所设计的髹漆杯子。我们中国其实也有一批年轻人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致力于大漆艺术在时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只是这样的展览推介和关于生活设计美学的讨论在中国漆艺界还是凤毛麟角。
所谓“用”+“美”,用,即使用(指材料的有机运用,如大漆在餐具上的使用优势是可以杀死大肠杆菌等),实用(指造型要符合人体的使用功能)和更高境界的精神(中国传统的礼,所谓礼器)上的用。所谓美,是指愉悦视觉,触觉等人的感受器官,令人有生理上的快慰和情感上的触动。由此创作出的艺术品既可陶冶情操,又可在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正是提高全民族生活设计美学素质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形式和方法。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
- 逝者|著名漆画艺术家、现代漆艺开拓者乔十2022-06-10
-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21-11-05
- 雅昌会员|6堂课,看懂中国漆器8000年历史2021-07-07
- 对话|汤志义 一次生命的重启 获得超越媒介2021-07-01
- 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成立 期望构建国际性话语2020-12-21
- 这场展览呈现的是33位艺术家的“造物情节”2020-09-21
- “漆彩飞扬——宁波市第二届青年漆艺邀请展2019-12-19
- 艺术家驻地计划“漆息相关”:5位年轻艺术家2019-10-10
- 【雅昌专稿】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漆艺十年2019-08-17
- 【展览预告】2019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触碰2019-08-1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