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书法决定画家境界的高低

2017-12-31 00:00:51来源:金羊网
A- A+

  当代书法是时代的写照。在当代,不缺书法教育,不缺理论研究,不缺群众基础,也不缺市场(虽然没有达到民国前的状态),唯缺艺术,缺这门艺术应有的高度。

  就艺术论,当代书法不缺创新,不缺形式,不缺个性,甚至不缺技术,总之,不缺时代精神。缺什么呢?把今与古对照。大多数书法家的作品缺文心,缺静穆,缺苍古,缺拙朴,缺内美的力量,缺诗意的气息和格调,因此,也就缺了境界。

  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书风。在今天,静穆和散淡与时代不相融。静而远、淡而深的旨趣与世风脱节。快节奏的时代特征抵制着书法的“慢”功。再加上近百年来对传统的抨击和近十年来对“国学”跟风的热捧都是对书法要命的伤害。19世纪下半叶出生的马一浮留学美国回来,中西兼修,有“国学大师”之称谓,他的书法观是“书法须古,方能入雅;多识古法,自具变化”,“变不须刻意,意与古人 合,写出己心”,提倡笔墨之外的学问积累和艺术修养,达到神悟古人深玄之趣的境界。如此看来,今天的书家离古人太远了。

  黄宾虹是300年来书画合璧的大家,在他看来, 画法全从笔法中来,笔法从篆籀中得之。他说:“我习篆书是从金石古玺铭刻入手。从刀法的清刚悟出杵书笔法浑厚之风,行草多变,八面有锋 。”在这里,他透露出笔法锤炼的秘密。按历来中国画论的观点,没有笔法的画是根本不入品评的画。赵孟頫倡“画贵古意”,这个古意便含有书意(他有诗论及书画同源),浸入上古三代精神的书法之意触入画法便是宾老对中国美术史的贡献。今天,中国画的用笔之趣已被冷落。300多年 前,石涛已经指出了今天人们的病根——“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他在许多诗文中谈了自己以书法入画的观点。

  中国画之外的所有画种都可以与书法无关,唯独中国画,离开书法也就离开了书写性的本质和灵魂,所以,书法功底决定着中国画家境界的高低。

推荐关键字:书法 当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