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未见真 焉知假
作者:吴正伦 2005-04-08 09:05:42来源:云南艺术学院
A-
A+
在《水浒》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那就是“真假李逵”。在古玩鉴定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收藏者由于没有看到过真东西,往往成了“打眼”、“交学费”的“专业户”。因此有人说:“没有接触过真的,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手里的是假货。”这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却能提醒收藏者把握真品的重要性。
在阅读有关古玩鉴赏方面的书籍时,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例如针对古陶瓷鉴定的方法,书上说要看器型、看胎釉、看装饰、看工艺、掂轻重、听声音等。器型、釉色、装饰等能够通过图片看个大概,但对胎质的粗细、松紧,对釉的滋润、宝光,对器物的轻重和叩击发出的声音等,不接触实物,不用手去试一试,是无法得到感性认识的。所谓永乐瓷轻、宣德瓷重,康熙瓷重、雍正瓷轻,这是鉴定家通过对无数实物做对比得出的结论。
我国著名的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从青少年时就在古玩店当学徒,待成为著名陶瓷鉴定家时,所过手的陶瓷器达数百万件。他像识字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起丰富的鉴定知识,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鉴赏水平,由外行变成了内行,最终成为专业人士。
那么,很难看到真古玩的一般收藏者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多去博物馆、文物商店和拍卖会预展以及与藏友交流等等,是一条可以实践的路子。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脑子里贮存真品的信息多了,赝品就很难混进你的收藏柜了。
在阅读有关古玩鉴赏方面的书籍时,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例如针对古陶瓷鉴定的方法,书上说要看器型、看胎釉、看装饰、看工艺、掂轻重、听声音等。器型、釉色、装饰等能够通过图片看个大概,但对胎质的粗细、松紧,对釉的滋润、宝光,对器物的轻重和叩击发出的声音等,不接触实物,不用手去试一试,是无法得到感性认识的。所谓永乐瓷轻、宣德瓷重,康熙瓷重、雍正瓷轻,这是鉴定家通过对无数实物做对比得出的结论。
我国著名的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从青少年时就在古玩店当学徒,待成为著名陶瓷鉴定家时,所过手的陶瓷器达数百万件。他像识字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起丰富的鉴定知识,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鉴赏水平,由外行变成了内行,最终成为专业人士。
那么,很难看到真古玩的一般收藏者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多去博物馆、文物商店和拍卖会预展以及与藏友交流等等,是一条可以实践的路子。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脑子里贮存真品的信息多了,赝品就很难混进你的收藏柜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