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明清金铜佛像惹眼藏市

作者:顾惠康 2005-04-08 08:40:54来源:云南艺术学院
A- A+
  近年来铜佛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10多年前,一件大小适中的铜佛像在地摊市场只买数百元、数千元,如今则升高至数万元。如果是工艺精湛的造型,价格还会更高。拍卖会的成交价更是不菲,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推出的“金铜佛像专场”拍卖,成交率达83%,成交额为2716万元,其中一件明永乐四臂观音以225.5万元成交;另一件15世纪名为药师佛的铜摆件,以379.5万元成交,居此专场拍卖会之首。

  佛像的产生同古代佛教的兴盛有关。佛教传至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渗透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如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刻等各个领域。北魏时佛教大盛,促进了佛像的铸造,当时大型的铜佛像供奉于石窟、寺庙的殿堂,小型的则供奉在善男信女的斋堂,一般只有二三十厘米高。据有关文献记载,东晋时的戴逵,是我国民族佛像的创始者,他与其子都善铸佛像与雕刻,所铸作品极其传神逼真,被称为“戴家样”而为时人所仿效,后世亦誉之为“二戴像制,历代独奇”。隋朝则是一个佛教过渡期,这个时期在佛像的制作风格上,改变了北魏以来“秀骨清像”的模式,而追求雍容华贵,并有所创新。此后,经过漫长历史的演绎,在各朝各代工匠不断的努力探索下,所铸的佛像更显精致细巧。特别是清康熙年间,由于珐琅原料的使用,佛像的装饰手段越发绚丽多姿,开创了铜佛像制作工艺的新天地。

  一尊制作精美、纹饰绚丽的铜佛像,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而它们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宠儿,价格一路攀升并不为奇。近年来在藏品市场上虽偶有出售,但这些大多是赝品,真品都早已深藏在藏家手里。由于存世量有限,拍卖公司也较难征集到。即使偶有拍品上场,也是热门货,且价格一般不低。如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拍卖公司征集到6件明清时期的佛像,估价多在10万元左右,其中最小的仅有11.4厘米高。而当时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拍卖会上,一件明代鎏金铜观音,以132万港币成交;佳士得拍卖的一件明代鎏金佛座像的成交价为220万港币。进入到21世纪,佛像的价格更显上升之势,特别是2004年的秋季,京城有两家拍卖行推出以明清佛像为主的专场拍卖,从而带动了内地佛像收藏市场。

  鉴于佛像流传有序的毕竟有限,不少藏品又已锁入“闺”中,市场人士认为,近年来市场上出售的赝品,大多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作的。收藏者要掌握佛像在各朝代制作的艺术风格,仔细甄别,避免上当。
推荐关键字:佛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