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陈丹青:看戏看画要看基因
2005-03-31 09:46:17来源:《北京晚报》
A-
A+
将于4月8日至22日在中国最大的民营美术馆举行的“画妆: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正在紧张布展,这是中国戏曲绘画的首次集中展示。林风眠、关良、朱振庚、丁立人、陈丹青、韩羽等著名画家及当代艺术家传作的230余件戏曲人物画作品将首次公开露面,四幅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所藏的戏曲人物原作也将首次现身。
昨天,参加此次大展的著名画家陈丹青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陈丹青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歌剧百年长盛一样需要遗传基因。”
陈丹青谦虚地表示这次参展只是作为配角:“我有6张巴掌大的速写作品,是我1977年看戏时的速写铅笔画,我忘了是《四郎探母》还是《十五贯》了,总之那是我成年以后第一次看传统京剧,觉得很兴奋,所以就顺手画下了。”陈丹青继续说:“当时我是一边看戏一边画的,并不是很多人用这样的创作方式。这其实是在挑战你的捕捉能力。现在回头看看觉得我当时的速写能力在同辈艺术家当中还是比较强的,把戏剧的瞬间和剧情感都捕捉下来了。我现在虽然笔法成熟老到,但是感觉已经没有当时那种生气了。”
对于尝试用艺术展的方式来弘扬国粹是否会达到预期目的的问题,陈丹青回答说:“这是个挺‘冷门’的展览,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启发,就像一个party一样会热闹一阵子。现在传统绘画已经让位给多媒体,传统戏曲也让位给电视和电影,这是大势所趋。中国是一个绘画大国,在绘画上还有很多路要走。绘画是高度手工的艺术形式,手工的事情是没那么容易做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的艺术家现在热衷于做装置影像,我想等我们这批六十年代的艺术家退出历史舞台后可能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坚守阵地了。传统戏曲是跟着观众走的,西方歌剧百年长盛不衰跟家庭很有关系,是需要遗传基因的。”
昨天,参加此次大展的著名画家陈丹青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陈丹青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歌剧百年长盛一样需要遗传基因。”
陈丹青谦虚地表示这次参展只是作为配角:“我有6张巴掌大的速写作品,是我1977年看戏时的速写铅笔画,我忘了是《四郎探母》还是《十五贯》了,总之那是我成年以后第一次看传统京剧,觉得很兴奋,所以就顺手画下了。”陈丹青继续说:“当时我是一边看戏一边画的,并不是很多人用这样的创作方式。这其实是在挑战你的捕捉能力。现在回头看看觉得我当时的速写能力在同辈艺术家当中还是比较强的,把戏剧的瞬间和剧情感都捕捉下来了。我现在虽然笔法成熟老到,但是感觉已经没有当时那种生气了。”
对于尝试用艺术展的方式来弘扬国粹是否会达到预期目的的问题,陈丹青回答说:“这是个挺‘冷门’的展览,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启发,就像一个party一样会热闹一阵子。现在传统绘画已经让位给多媒体,传统戏曲也让位给电视和电影,这是大势所趋。中国是一个绘画大国,在绘画上还有很多路要走。绘画是高度手工的艺术形式,手工的事情是没那么容易做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的艺术家现在热衷于做装置影像,我想等我们这批六十年代的艺术家退出历史舞台后可能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坚守阵地了。传统戏曲是跟着观众走的,西方歌剧百年长盛不衰跟家庭很有关系,是需要遗传基因的。”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