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为民间收藏竖一把尺

——拨开藏品研究的迷雾(上)

作者:董凡 2005-03-30 13:06:50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你了解你的藏品吗?

  只重收集不重研究,是目前收藏圈内的一个普遍现象,更多的人看中的是藏品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然而造化弄人,有时越想借着收藏赚钱,反倒越损失,收藏圈内令人痛心的事件屡见不鲜:有的一掷千金,却换回一堆垃圾,有的因不识货而与宝贝擦肩而过,有的甚至得而复失……。

  前不久,有一位颇有些身份的“收藏家”请懂行的朋友去观赏他花了几百万元购买来的藏品。但是,当朋友“观赏”之后,不免大失所望,原来所谓的“收藏家”竟然不识真假,几百万基本上都打了水漂——其藏品百分之八九十是赝品。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有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得到一个战国时期的中山鼎,这本是一件难得的、无须怀疑的开门之物,但是对青铜器缺乏研究的他心理总是犯嘀咕。于是经人引见,他请到了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这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拿出锯子,抓起鼎的一只腿便锯开了。以锯子来鉴定青铜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是此仁兄的独创。“假了”,这位仁兄一本正经地告诉鼎的主人,“你看,是紫铜不是青铜,而且锯口闪亮,两三千年下来,铜还能闪亮吗?”结果,鼎的主人只好把鼎作为假货处理掉了,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就这样得而复失并受到破坏。其实,战国至秦时铸造青铜器所用的铜,正是接近紫铜的深红色。这些青铜器尽管在悠长的岁月中内部氧化很重,一旦被折断或摔伤,其伤口呈现褐色渣子状,但若打磨或锯开,其伤口则仍为闪亮的新铜之样。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尴尬地发现:对藏品研究的忽视已经到了何等可悲的地步——不仅普通收藏者,连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也能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据调查,在100个收藏投资者中,有20%的人不具备收藏知识,有40%的人一知半解,他们之所以进行收藏投资,除爱好因素外,主要目的想赚钱,认为只要有投入,就会有收获,岂不知,收藏投资和证券、房地产等投资一样,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令人遗憾的是,收藏者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因而收藏市场上的各类怪现象也就不显得稀奇了。其实正如其他任何行业一样,藏品研究对于收藏者来说与战士佩枪一样重要,收藏者如果不重视藏品研究,就会变得很被动,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花巨款买不来见识和判断力,收藏者也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来磨练自己的眼光。真正藏有所成的人,没有一个是不重视藏品研究的。


>>雅昌艺术网 专栏>>>董凡 更多文章





推荐关键字:民间收藏 董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