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2009以来的影像艺术:机械、声音与技术结合

【85人物】张培力:艺术始终不应成为一种工具 85亦如此

作者:刘倩 2015-06-10 15:28:05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艺术家张培力

  85三十年,再次回望那个没有画廊、美术馆的年代,上千名青年艺术家凭着一腔热情掀起了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他们彻夜谈论艺术,研读西方哲学著作,关心人类命运,思考艺术本质;几年间,上百个艺术团队先后成立,无数艺术宣言发表出来,无数展览随时被关闭,却也冒着危险举办……经历了85,艺术结束了红光亮的时代,拥有了自由,走向国际和当代。

  如今,85已成为被崇敬的丰碑和被纪念的历史。在这个信息来的快去的也快的时代,眼花缭乱的艺术已经把历史淹没,对于当下青年人来说,85的确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却也仅此而已。在这个三十年的节点上,我们不禁发问:85精神到底是怎样的?85之于当下的意义?从85一路走来,那一代人经历了80年代的热血沸腾、90年代的社会转型和2000之后的市场洗礼之后,怎样面对时代的沉浮和身份认知?雅昌艺术网将带来这一思考:“85,现在还活着吗?”

  艺术家张培力,从85至今,一直走在当代艺术的最前沿,他是杭州“85新空间”展览和“池社”的筹建者之一;1988年,他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

  对于85,张培力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怀疑和反省,他始终认为:“艺术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解放,在于对权力、模式的消解。艺术一定是要呈现每个人最真实最本质最自由的那一面,艺术是多样的,所以自由是决定性的。”三十年来,张培力始终觉得艺术不应成为一种工具,85亦是如此。

  2009以来:机械、声音与技术

  雅昌艺术网:关于这类“场景性”实验的作品之后呢?又对什么样的艺术感兴趣?

  张培力:2009年开始的应该是机械和影像的结合。高名潞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了“意派”,我当时烧了一辆车,在车上装了60个针孔摄像头,又安装了一个60路视频的视频切换器,每一路信号都是一秒钟,视频不断的切换,通过大投影打在车背后的墙上,所以观众走到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被拍到,在这个作品中观众发现其实自己在观看的同时已经是被看了,他已经形成影像的一部分,这个作品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完全的机械,应该说是一件复杂的录像装置。

  纯粹的机械作品应该是在上海徐震做的展览中的一件作品,我用两个骨头做了件机械装置,一个是真的牛的腿骨,一个是按照这个骨头翻制的玻璃钢的骨头,两个骨头在不断的碰撞,下面的骨头用用弹簧固定的,撞了之后总是不断的晃动,两侧都有针孔摄像头,拍摄到骨头相撞的影像通过投影投射出来,这算是最早的机械作品。

  雅昌艺术网: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从影像到机械,是有原因的吗?

  张培力:我对于机械也一直感兴趣,虽然之前没有做过这类作品,但是在2003年中国美院新媒体系有涉及到机械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机械也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途径,也是一种可能性,也收集了很多资料,学生们也做了很多机械的作品。后来我也就想着做一些机械和声音相关的作品。

《碰撞的和声》 机械声音装置 2014年

  雅昌艺术网:所以就有了《碰撞的和声》?

  张培力:这件机械和声音结合的作品在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最后的效果会怎样,在工作室里花了一段时间实验,把作品安装起来不断调整,即使在展出时安装起来依然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写程序和机械特别专业的结合。

  声音跟视觉是一样的,我们讲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有一种固定的认为什么是好听的,也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接收的,跟生理的承受是相互抵触的。比如我身边有个艺术家是从台湾来的做声音艺术,主要做噪音,说实话一开始我接受不了噪音,它对我的生理承受是一个挑战;但时间长了之后,我似乎能从噪音中听出一些东西来,所以我是想利用这种关系,通过人固定的承受和不能承受的声音的矛盾性来进行一种呈现,这其实是人承受的一个限度空间。我主要指的是这样的一个矛盾对于这件作品很多人会联想到人际关系、交流等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怎么解读都是可以的。

  雅昌艺术网:那最近的关注点又在哪里呢?

  张培力:技术的可能性会影响到我,但我不承认我是技术发烧友。对于艺术我现在的态度有所改变,我以前反对艺术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审美,但是现在觉得艺术能够给很多人来愉悦也不是一件特坏的事情,只要你的作品不是有意识的去讨好市场就可以了。在艺术中,我一直反对的是模式化或是被模式化,艺术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语言而不是其他,更多的是要获得一种自由和对语言本身的思考。

  再来谈85要反省的问题可能就在这里,85不是把艺术从一种工具变成另外一种工具,也不是从反对一种权力到建立另外一种权力,如果所谓的85精神实际上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我们今天应该要反对的。艺术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解放,在于对权力、模式的消解。艺术一定是要呈现每个人最真实最本质最自由的那一面,艺术是多样的,所以自由是决定性的。

  雅昌艺术网:那作为一位85时期的代表艺术家,经历了80年代的狂热、90年代的社会转型和2000年之后的市场洗礼之后,您觉得您这代人对于艺术的思考会有怎样的变化?

  张培力:会不一样,不会像那个时候一样把那件事儿看的那么严重,这也是由个人的生活决定的。所以说“性格即命运”,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只能认命。如果一件事情你想做,最后结果怎样其实是不重要的。就像做艺术不是为了拿奖,拿了奖可能说明你做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共鸣,得到鼓舞。现在我总觉得好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跟好的艺术家在一起对话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觉得艺术家在没有交流之前,总会强调自己的特色、身份,会有非常多不满,会埋怨为什么别人不理解你的艺术,但随着交流和对话你会发现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自然的,所以我觉得要把这些问题看得淡一点吧。

  雅昌艺术网:感谢张老师。

  后记:正如张培力在最后所谈到的,如今的他更愿意在与世界各地好的艺术家对话、交流。在采访中,能感受到张培力在怀念80年代的同时,对85也始终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怀疑和反省,这种态度在老85中并不多见,他强调艺术的自由和反权威,这种对85的态度或许正是我们如今寻找的真正的85精神。

推荐关键字:张培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