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67904
文 章:82篇
评 论:22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中西花卉绘画比较谈发表于2008-11-17
- 把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是中国人,把花看成植物生殖器的是西方人。把花画得能招蜂引蝶的是写实主义者,能从花的颜色中看到阳光的是印象派。声称要画出花的细胞的是现代主义者,试图画出花的基因的则是后现代主义者。——题记 作为一个中国的西方艺术研究者,我深知中西艺术最大的不同是根本的不同,而所谓根本的不同就是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正是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艺术在题材、语言和风格上的巨...
- 我们为什么需要抽象绘画?发表于2008-11-17
- 相关文章: 我们为什么看不懂抽象绘画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从表意开始 ...
- 柯良“意象·抽象绘画”解读发表于2008-11-13
- 柯良回来了。 带着20年的岁月风尘,带着东渡西游的探索成果,带着从海外获得的崇高荣誉,旅日画家柯良回来了。 1984年,当35岁的柯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时候,那是这座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第一次为一位如此年轻的画家举办个展。在众人眼里,当时的柯良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柯良自己知道,他的艺术之路才刚刚起步。柯良那时的绘画仍然延续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传统,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画坛正是&rsquo...
- 我们为什么看不懂抽象绘画发表于2008-11-13
- 在本人翻译的《抽象绘画》一书中,该书作者阿尔森·波里布尼在开篇就写道:“抽象艺术真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典型的艺术样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它属于通俗的艺术样式。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它仍然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太高、太远,无从探测,不可理解。”内森·卡伯特·黑尔的《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一书的第一句话也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家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了解艺术的抽象...
- 读啸声新著《神曲插图集》发表于2008-11-13
- 《神曲》(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格耶里(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创作的一部长诗,全诗分《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计一百首歌,共一万四千余行。但丁用梦幻故事形式、隐喻象征手法,描述自己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情景,全面反映了中世纪末期意大利社会生活,深刻揭露了反动教会势力和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达了反对神权统治、追求阶级平等的理想。《神曲》虽然沿袭了基督教...
- 伟大的普拉多博物馆,辉煌的西班牙绘画发表于2008-11-13
- 提起西班牙艺术,在我国即使是最外行的观众也会知道一二。事实上,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先后举办过“毕加索绘画原作展”(中国美术馆1983年5月5日至25日)、“塔皮埃斯版画展”(中国美术馆1989年4月19日至30日)、“米罗:东方精神”展(中国美术馆1995年3月30日至5月7日,上海美术馆1995年5月18日至6月15日)和“萨尔瓦多·达利绘画原作展”(中国美术馆2000年6月9日至2...
- 读刘永刚“爱拥”系列雕刻新作发表于2008-11-13
- 在古埃及,雕塑家一词的本来含义是“使人永生的人”;在古埃及人眼里,雕塑人像与真人是等同的,都是有灵性的生命存在;埃及法老们让雕塑家用坚硬的花岗岩为自己刻像,他们相信自己的生命可以借助雕像长存于世。在罗马神话中还有一个著名的雕像变成活人的故事。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以精湛的技艺雕刻出了一座维纳斯象牙雕像,雕像栩栩如生美丽无比,皮格马利翁不禁对它产生了强烈...
- 看“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发表于2008-11-11
- 随着法国文化年(2004年)、意大利年、俄罗斯年(2006年)和西班牙年在中国接二连三地举办,西方美术展览纷纷莅临我国,我国观众不出国门便可尽享一顿顿丰美豪华的西方艺术大餐。中国与欧洲各国互办文化年将中西文化交流推倒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伟大高潮,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经济与生产力层面上升到了文化与上层建筑领域。作为一个西方艺术史的研究者,本人欣逢中西艺术交流之盛世,倍感振奋。 作为“2007中国西班牙年&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