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4868
文 章:25篇
评 论:1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黄笃专访:痛快作展览文字实录发表于2007-11-15
-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做客雅昌直播室的嘉宾是策展人黄笃。 现在今日美术馆正在展出首届今日文献展大型展览,您是作为策展人。请问这次展览筹备了多久? 黄笃:筹备了大概半年时间(从半年前开始),时间上比较仓促。后来我们在七月份的时候开始考察,实际上时间非常紧。 七月份开始去重庆、杭州、上海然后还有北京,整个做一些调查,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艺术家的画室、学校,还有一些画廊、美术馆整个全看,所...
- 超越“亚洲性”与亚洲当代艺术发表于2007-10-23
- 近年来,亚洲当代艺术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亚洲认同(身份)也随之得到提升。这种文化转变显然与“冷战”后尤其是全球化带动的亚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笔者之所以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转向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主要是与几年前参加在汉城和东京举行的几个国际当代艺术讨论会有关,在这几次讨论会上,来自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的评论家和策展人(curator)集中讨论亚洲和东亚地区的当代艺...
- 日本“物派”艺术与中国艺术的相遇发表于2007-10-08
- “物派”(Mono-ha) [1] 对中国观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那么,什么是“物派”?所谓的“物派”是发生于1968年至1971年期间的一个日本现代艺术流派。具体说,日语“物派”是指70年代初期出现的新词汇,“物派”的概念则是后来造出来的。虽然无法穷尽其概念和源头,但它在日本现代艺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日本美术评论家峰村敏明指出:“‘物派’这一称呼的起源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对于称呼由来的不清楚这一情...
- 童雁汝南:从经典美学中转译的绘画当代性发表于2007-09-20
- 从表面上看,形容汝南的绘画似乎不难,他的油画风格显然与俄罗斯,东欧现实主义绘画有着承接关联。但有两个疑点却又反驳这种简单化的认识。显然,汝南的绘画风格可以追溯到18世纪古典油画。一般认为,中国著名画家靳尚谊恪守了西方古典油画传统,其实这仅是某一类型的古典主义,古典绘画风格丰富多样,诸如荷兰古典风俗画的日常化,法国新古典主义的贵族严谨,西班牙古典魔幻的怪异,英国“拉斐尔前派”的矫饰。总之,它们都有...
- 策展览方法与艺术批评发表于2007-09-12
- 今天,中国的饿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紧密联系,现代化对全球化起着关键性推动作用,而全球化又被看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只要留意就会发现,由流动资本和技术进步驱动的全球化力量,使人为隔绝和统一化社会向全球化的多元主义状态转变。这在文化上并非意味着同一性,而是在世界范围的社会关系总强化了各自独立文化的立场、态度和观点。 可以设想,倘若中国当代艺术展缺乏中国当代艺术,就会被认为是不完整的或欠缺的。中国...
- 自我一代:论李继开所代表的新艺术发表于2007-07-16
- 今天,如果解读当代艺术的案例,最好能把它放在一个文化语境中考察,或放在艺术史线索中厘清艺术家个案与艺术现象的内在性和差异性。这就构成了认识和理解当代艺术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方法,我们要分析年轻艺术家(7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的基本面貌,最好还是将他们纳入到艺术谱系中来考察。如果把20世纪70年代末“星星画会”比喻为“跨掉的一代”,90年代初“政治波谱”和“玩世现实主义”比作“反讽的一代”,那么...
- 超越自我:盛奇的身体与话语(discourse)发表于2007-06-07
- “话语与实践相互依存。实践需要遵循的话语。而话语则产生于实践。” (1)“Discourse and pactice are interdependent. Practice follows discourse,while discourse is generated by practice.” (1) 从群体行为到个人 中国的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始于80年代中期,尽管起步很晚,又是一个向西方学习和引进的时期,但年轻的行为艺术家不断涌现和执著的创新精神,令人赞叹和钦佩。在这个过程中,...
- “有意”与“无意”的抽象性:读曾梵志的近作发表于2007-06-07
- 我是1990年6月认识曾梵志的,当时在《美术》杂志作编辑的我有机会去广州出差,返京途中专程到武汉的湖北美术学院逗留,皮道坚先生向我介绍了曾梵志参加群展的作品,因人“举报”而停展接受审查,很遗憾我最终也无法看到他作品。后来在《江苏画刊》上看到了他的毕业创作“协和三联画”(1992年),才惊奇地看到了他的作品充满表现性的风格,既有杜菲笔触的狂野,又有德·库宁用笔的自由力度,更重要的是他画出了日常经验,也画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