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殷双喜缅怀王伯敏:怀念与追忆发表于2013-12-31
  我与王伯敏先生交往不多,作为后学,更多地是在远处遥望这位美术史学大儒,感受到的,是他的学养深厚而又虚怀若谷,成就斐然而平易近人。记得在1988年底杭州举行的全国美术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上见到过他,那时他的《中国美术通史》已经出版,洋洋洒洒6大卷,250多万字,让我辈学子望洋兴叹。不过从那时起,我倒产生了一个看法,即20世纪的中国美术通史类写作,经数代美术史家的努力,在王伯敏先生这一代人手中,已经达到了一个高...
境由心生——关于刘一原的近作发表于2013-06-01
  浏览当代中国画界,刘一原这一年龄段的许多艺术家已经回到传统艺术的“家园”,专注于笔墨趣味,不断进行已经为社会和市场接受的风格样式的程式化生产。而刘一原至今仍然行走在路途,他的艺术如同青年一样,充满活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样式,看不出功成名就,“安度晚年”的样子。如果要给刘一原的艺术一个艺术定位,我认为刘一原代表着文革后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趋势,他在中国...
精神的符号 --当代艺术中的张羽发表于2013-04-10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实验水墨”运动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研究他们的创作,分析其文化意义,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现代艺术的进程,观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具有艺术史意义。而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的进程,如果不讨论张羽,是很难展开讨论的,在某种意义上,张羽是90年代以来中国实验水墨群体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人物。有关张羽的艺术创作,已经有许多重要的评论家如高名潞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这些工...
永远热爱生活——追记老画家庄言发表于2013-03-13
  记得有一本谈中国现代美术的书中讲道,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后,以上海为主要舞台的中国现代油画就归于沉寂。在国难当头、全民抗日的艰苦条件下,曾经活跃一时的上海的一些现代画家的组织如决澜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都停止了活动,画家们生计艰难、流离失所,中国油画出现了一个断层。此后,延安的革命木刻成为那个时期主要的美术样式。这段话(大意)给我印象深刻,以为中国油画史确实有一段空白。但是,延安时期有一位...
批评家和市场发表于2013-02-19
  我不认为钱的问题与艺术的创造有关,至少,钱与有意义的艺术创造无关。我也不认为艺术品的价格增进了对它们的理解。但是,钱与现时代的艺术社会学有密切关系,与人们观看艺术的方式有密切关系,与他们期望从艺术中得到什么有密切关系。艺术界日益落后,正是成为里根时代的回声,它确实不是范德比尔特时代的奢侈的一笔租金——80年代,在纽约和美国的其它地方,文化和金钱之间的关系中所发生的事正在变糟。但是,我没...
人性的温暖——关于谭平的铜版画近作发表于2013-01-25
  2000年以来,谭平的艺术虽然在材料、形式上有多样化的变化,但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脱离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过多的意识形态表述,从社会化的道德评价与批判,转向人的内心,转向艺术的视觉性。即如我5年前在评价他的作品时所说:“谭平的作品逐渐过滤了那些不必要的现实生活中的嘈杂之音,而呈现出清澈明朗的心境与气象。”最近有机会到谭平的工作室,看到了他的铜版画新作。虽然在风格上仍然延续了前几年...
皇天厚土——毛同强《地契》的N种解读发表于2013-01-04
  毛同强要做的是针对现场的触摸,质疑的是现场的价值,而不是艺术史的价值。他很少谈“原创”,在他看来,杜尚有过“现成品”的方法,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谈方法的原创。我们只是通过这种方法,明确自己的想法。现成品本身有其艺术的历史,我们只是使用的问题。毛同强认为,艺术家不必过多地考虑作品怎么样,能怎么样,只是想到了就去做。一旦作品完成,就不属于自己,而为艺术界共同所有,成为讨论、批评和...
感悟与境界——延佳黎的山水世界发表于2012-12-14
延佳黎《佛》41×35cm 1999   延佳黎的山水画,源于苍茫的西北高原,但却充满了氤氲的水气云烟,格调清新又内涵丰富,景色平凡但耐看耐品,在当代众多优秀女性水墨画家的作品中显得卓尔不群。就画面的格调来看,与当代水墨名家田黎明、刘文洁可以说趣味相投,清逸高远。   中国的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笔墨传统与文化谱系,但这一丰厚的传统使得今天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备感艰难。这里的关键不在师承古人...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