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孙振华:死者的尊严发表于2018-11-29
  人活着不容易,死也不容易。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在讨论“死不起”的问题,表面看来,“死不起”并不是死者死不起,而是生者送葬的成本问题,最多只能算死者的遗留问题。但是,说到底,“死不起”仍然和死者关系重大。因为每个死者都曾经是生者,他们在生前是如何看待死亡的?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去死的?这非常重要。...
孙振华:林惠兴对生命的悲悯发表于2018-11-19
  我觉得林惠兴的作品里有一种宗教意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我觉得他的作品和宗教有某种联系,例如,基督教里的原罪、救赎;还有佛教里面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以及佛经变相里的“地狱变”等等。整体而言,林惠兴雕塑的宗教感还体现为一种悲悯,对生命的悲悯。这是他的作品在我们今天比较难得的一种精神特质,而且,这都是被我们忽略的一些方面。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的东西。这是我...
孙振华:乘飞机的文化差异发表于2018-11-15
  文化的差异常常在一些平日不起眼的事情中体现出来,譬如乘搭飞机。   国内机场安检,安检员总是拿着探测仪在人的身上戳来戳去,听到响声,则用手去捏,至少,皮带扣是要用手摸一下的。   这种动手型的检查方式决定了女乘客由女安检员检查,男乘客则可以由男女检查员通检,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女性的感受,可男乘客是否都愿意接受女检查员的身体接触呢?每次乘机过安检,当检测仪紧贴着人的身体滑过的时候,都会产生这...
孙振华:豪车开进校园发表于2018-11-01
  最近连续参加了两所美术学院的毕业论文答辩会,每次都遇到了与校园豪车相关的话题,这大概不是一种巧合。   在南方的一所美院,有位毕业生的论文是《消费中国•艺术品与奢侈品的联姻》,他在引言中写到他到学校报到时的第一印象:“正当我抬头仰望一直都让我心驰神往的艺术殿堂时,突然一声轰鸣从身旁传来,‘哇,法拉利!’初来大都市的我惊呆了,一直都是在杂志和电视里看到的豪车竟然就近在咫尺。更让...
孙振华:城市是个多面体发表于2018-10-11
  对很多城市的上班族而言,他们在城市活动的半径实在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对城市的了解主要可能来自电视、报纸、网络。   我就是如此,我对深圳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因为工作关系所亲身经历的那些事情;身边的朋友,就那么几个圈子,生活遭遇大同小异;除此之外,就是媒体里的深圳,媒体覆盖了多少我们就知道多少。每当我们向外地的朋友介绍自己城市的时候,基本上是在转述媒体的话。
孙振华:雕塑在湖北发表于2018-09-24
  为什么要对雕塑艺术进行这种地域性的梳理,回答是,这是当代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一个日趋全球化的时代,当时尚和流行越来越具有强大同化力量的今天,注重地方性知识,关心当代艺术的地域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化的反面是差异性,越是全球化,差异的呈现便越发显现出它的意义。这种差异当然包括地域的差异。而地域的特点、文化历史的传承、特定的艺术群体、不同时期在文化面貌上的差别……共同构成了某一...
孙振华:孔森的梦发表于2018-09-20
  孔森那天喝了点酒,乘兴讲了他的一个梦。   他在梦里见到了孔子。那时,他正在冥思苦想,设计欹器。睡梦中,孔子对着走过来了,他的身材非常高大,山一样地站在面前。孔森终于把心里疑惑很久的问题说出来了:“我姓孔,山西的孔,是您的后人吗?”   天下姓孔的人,基本都可视作孔子后裔,可是姓孔的太多了,两千五百多年来,世代相传、苗裔广布,分支余脉几乎遍及全球。孔森告诉我们,山西的孔姓应该是血缘较近...
孙振华:守护文明发表于2018-09-06
  1980年代,范景中在中国美院(当时叫浙江美院)学报编辑部工作。他的办公室在一楼,紧靠路边,当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透过窗帘缝,看到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很多时候,早锻炼的人出来活动了,揉着眼睛的范景中这才从办公室出来,望着天色渐明的天空。   他几乎没有什么世俗生活,不喝酒、不吃肉、不跳舞……这些当时美院师生喜欢的项目他统统不沾边,只是一味沉浸在读书生活里,翻译“贡布里希”...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