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61106
文 章:275篇
评 论: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乡村记忆发表于2016-11-03
- 陪父亲回了一次老家,华北大平原上,山东和河北交界的一个村庄。 这是一次还愿之旅。父亲离家六十多年了,乡音未改,口味没变,乡情比过去更加浓重了。这次回乡之前,他请侄子在我爷爷、奶奶的墓地前修了一个墓碑,他回去要到老人的墓前祭扫,敬一炷香。 墓碑修得不错,但有一个遗憾,我奶奶的生卒年刻在墓碑上,但是何月何日却不详,只好刻成“忌月忌日”。父亲是记得奶奶去世日子的,“怎么不打个电...
- 到延安去发表于2016-10-27
- 某地为了让新提拔的干部在思想上得到洗礼,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下社区调研,二是乘火车到延安住窑洞,实地感受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 下社区调研当然好,特别是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深入社区调研,在听取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完全可以作为提拔或者考核政府官员的一种有效手段。 至于乘火车到延安去住窑洞,它的喜剧色彩不言而喻。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总是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
- 终于找到了少校发表于2016-10-20
- 邓康延送我一张碟,深圳越众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少校》。“少校”是美军少校,一个在二战时期牺牲在中国云南腾冲战场的美国军官。故事是从一张照片引起的。一位研究二战的学者在腾冲和顺乡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美军葬礼的照片:一棵巨大的榕树下,十几位美国军人在参加一个葬礼, 一口棺木正被放入墓穴。 照片的保存者是当地一位民间学者。1944年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的时候,他父亲是当地一个小照相馆...
- 你看到了方力均的哪张面孔发表于2016-10-05
- 方力钧和他的光头图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标记。 作为标记,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走到哪里都是新闻,媒体不请自到,记者们自带干粮,穿过大半个中国来找你。 标记的另一面,就是难免受到牵连。当代艺术一直到现在仍然争议重重。确实,在“当代艺术”的名义下,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方力钧其实代表不了他们;然而,既然被人当作了标记,又没法不代表他们。所以,方力均难...
- 底层的表情发表于2016-10-06
- 2007年“吾城吾乡”摄影展的年度大奖被刘耀良获得,他的获奖作品是《二线关》。 这是一个特别的题材,也是一个独到的视角。——“过关”、“出关”;“关内”、“关外”,这些特定的词汇,只有在深圳生活过,或在那个时候来过深圳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它所包含的种种意味。...
- 中国的两张面孔发表于2016-09-23
- 中国在世界上,给人看到的是它的两张脸。 如果地球是一个村子,有一天,众多邻居街坊突然看到村里冒出了一个大小伙子,长得五大三粗,其实并没有什么坏心眼,也不愿惹事,只想好好过日子。他能吃,能喝,能劳动,有时候虽然有点愣,甚至有点土气,还不太懂得一些规矩,但是他很上进,很努力,肯吃苦,愿意学习,他有自己确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
- 双城记发表于2016-09-09
- 深圳和香港,双城双年展,名称相同,每天开馆的时间却不一样。 我在一个周三去香港看双年展,踩的是深圳的时间节拍,10点赶到港岛中区警署旧址,发现大门紧闭。细看告示,展览要到中午12点才开门,这个开馆时间在内地是非常罕见的。 好在中环附近的老旧小街巷非常有意思,高低错落,转悠了两个小时,一点不觉得时间难过。
- 说出自己的真实发表于2016-09-01
- 2006年,在阮璞教授去世六年后,遗著《阮璞画学人生录丛书》问世。这套书共三册;其中《往事如烟》是阮先生在临终前不久的口述回忆。该书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湖北美术学院一位研究生送了一套给我。 我在华中师大读美学研究生的时候,曾有幸聆听阮璞先生讲授中国美术史一年之久。当时这门课是全系研究生的共同课,每到授课的时间,我负责到学校车队要一辆小车,到湖北美术学院阮先生住处去接他,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