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48446
文 章:275篇
评 论: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走向世俗社会: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型发表于2007-06-12
- 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中国社会终于面向世界,打开自己大门的时候,中国雕塑家手里仅仅握着两副牌:一幅红色的牌,一幅甜美的牌。 王朝闻的《刘胡兰》堪称第一副牌的代表:激情、高亢、阳刚,具有神圣感、理想性和非肉身化的特点。 张德蒂的《思》堪称第二副牌的代表:优雅、甜美、漂亮,具有愉悦性、歌颂性的、强调视觉审美的特点。 看起来,这两副牌一刚一柔,在风格和趣味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有着基...
- 深圳当代艺术扫描发表于2007-05-18
- 从八十年代初期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经济竞争实力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现代都市。深圳,无论对于中国都市文化还是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都是一块神奇而又富有活力的土地。 然而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一片“文化沙漠”,而现实的情况是,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尽管离“国际性大都市”对于文化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深圳早已不再是“文化沙漠”,深圳文化的发展已经以开放、创新、时尚、...
- 痴迷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我看杨丽娟事件发表于2007-05-13
- 毛主席说“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为了一个明星,一出戏,一本小说而死人的事情却不是经常发生的。 杨丽娟父亲之死由于不经常,弄得地球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这件事情看起来很当代,跟大众文化生态,跟追星、偶像崇拜好像很有联系,其实很传统。这种方式很传统。中国讲究“人命关天”,你心里有再大的事情,也没有人注意你,如果死了,这个事情就大了。杨父“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血酬”方式,为一件很传...
- 詹姆逊的宋庄想象发表于2007-04-11
- 前几年,一个外国名人参观了一个中国名村。 这个名人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詹姆逊。他参观的名村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画家村,北京通州“宋庄”。在宋庄,他为眼前的景象感到激动!在他看来,宋庄的艺术和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寄寓了他对社会主义艺术的期望。 在土质路面的乡间村落,在挂满了玉米和辣椒的农家小院,在十分简朴的生活条件下,艺术家以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事着当代艺术的...
- 地产当代艺术发表于2007-04-03
- 我们这里每年都有一个大型房地产交易会。前两年,一个北京的老朋友兴冲冲地打来电话,说是有人委托他,找几个中国最好的雕塑家,在交易会期间做一个展览。“经费全部都由他们负责,到时候少不了还要麻烦你啊”!相隔千里,我能想象电话的那一端,他兴奋的表情和灿烂的笑容。 我怀疑临时拉几个人,仓促上阵,能做出个什么像样的展览?可是人家房地产商是宽容的,什么作品都行,怎么前卫都可以,只是参展艺术家必须是知名...
- 这是谁的公共性发表于2007-03-02
- 近年来,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成为学界的讨论热点。现在的问题是,公共性这个概念有没有为大家共同认可的逻辑起点?如果没有,人们的讨论何以成为可能? 有这么一种关于“公共性”的定义:“公共艺术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在于其精神实质或价值取向的一元性。”“对于这种公共性,也许应该这样表述:诉诸美学形式的意义呈现明确的实践指向,体现着政治权力、社会控制、文化渗透和审美教化所追求的统一性。”(1) 这是在说...
- “当代社会的身体寓言”评张峰的雕塑发表于2007-01-31
- 一 回顾人类雕塑的历史,从原始社会以来,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都把人的身体作为雕塑的主要表现对象。人在雕塑艺术中的中心地位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兴起之后,开始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至少不再认为,表现人的身体是雕塑的一个基本任务。 身体作为雕塑的表现对象,它的使命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呢?当然不!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或者雕塑对于人的身体及其身体在不同文化情景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的揭示,可能才刚刚开始。...
- 个人雕塑创作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傅中望《群英会》落户郑东新区发表于2007-01-25
- 中国雕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雕塑家的个人创作和城雕作品相分离的问题;特别是具有试验性和探索性的当代雕塑,如何有效地进入公共空间,在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完成自身转换,使当代性和公共性获得统一,使学术性和应用性得以结合,这是一个中国雕塑界目前在共同思考的前沿问题。 傅中望的雕塑新作《群英会》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组大型系列作品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从当代艺术到公共雕塑的转换,它充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