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04615
文 章:110篇
评 论:0篇
最新评论
没有相关内容!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陈履生:《抗倭图》与抗倭图像研究发表于2018-01-15
- 2010年,我由中国美术馆调任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际遇,也是我职业生涯最后的与最重要的时期。今天回想起来当初,我的新同事们、包括我的领导们并不完全了解我的学术经历和背景,因此,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东京大学提出合作研究明代《抗倭图卷》的公函。起因是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也藏有与国家博物馆《抗倭图卷》相似的《倭寇图卷》,而且题为“仇英”所作,实际上是一幅明代末期的佚名作品。两幅作品明显...
- 博物馆因展览而精彩发表于2018-01-10
- 2011年5月30日,“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盛况空前。这是国博展览史上的突破,尽管有非议,但其品质与内涵在展览的本体上,无可厚非。非议正说明我们的展览面临着中国问题,正如同在博物馆举办婚礼一样。
- 纸殇发表于2018-01-08
- 中国纸的两千多年的发展,在传统生产方式中,其传承是主要,发展只是一种传续以及产量增加。可是,基于工业文明发展的纸张生产一直在低水平的发展之中。有一般性的印刷用纸,但没有国外的高品质的印刷用纸;而像照片输出的这种高端用纸,其生产几乎是零。这发生在中国这个号称发明纸的国家,情何以堪?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纸是古埃及人约公元前5000年所用的莎草纸。而中国最早的纸浆纸,一般认为出现在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
- 陈履生:巴黎淘宝记(下)发表于2017-12-28
- 12月12号,当我的展览在巴黎文化中心开幕之后,紧接着又是几场活动,临离开巴黎前一天遇到了周六(16日)。周六是跳蚤市场最繁华的一天,这是经过一周而进货最多的一天。因为不满于上周日雨天的萧条,未能如愿,还是想去看看究竟。像上周日那样,和沈君相约同行。沈君六点三刻就到了我下榻的酒店,我看到了他给我的微信,即刻出发直奔跳蚤市场。果然感觉不一样,首先是没有车位,几个街区的路边上都停满了车。只好停在一个较远的...
- 陈履生:巴黎淘宝记(上)发表于2017-12-25
- 早有耳闻巴黎的跳蚤市场,但没去过。因此,12月8日到了巴黎在准备好周一布展之后,第二天正好赶上了星期天,这就有了去跳蚤市场的计划。怀着满腔热情和无比的想象,六点不到就起床,没想到外面正下雨。按约,沈君七点准时来酒店接我。沈君在巴黎工作和生活多年,每个周末必去跳蚤市场。逛跳蚤市场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专门收藏旧钟和油画。 到了那里,与唐君接上了头。唐君专门收藏小提琴。因为下雨,没想到原本应该是繁...
- 陈履生:美的共享与美好生活发表于2017-12-23
- 连续五年,每年的12月21日都是“韩美林日”,展览开幕、论坛、捐赠、感恩之夜等活动叠加在一起。今年在杭州,是杭州韩美林艺术馆12年前开馆的回顾,更是瞻望未来的12年。 本次讲坛的主题是:美·好生活。 韩美林,聂卫平,刘诗昆,白岩松,蔡志忠,陈履生,余秋雨,相继开讲 。
- 陈履生: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资源需要悉心保护和收藏发表于2017-12-19
- 城市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积淀,除了在各种各样的书籍中有记载和研究之外,最为直观和有说服力的就是用博物馆的方式来展示,启发当下,教育后人。因为其中所展示的哪怕是与之相关的零碎,都曾经是具体的存在,都关联着历史与故事,这就是与城市相关的博物馆所具有的特别的魅力。世界上与城市相关的博物馆有很多,各式各样,有大有小。纽约的移民公寓博物馆,记载的是一百多年前欧洲移民进入纽约的“血泪史”;巴黎的下水...
- 陈履生画展:文 · 文人 · 文人画发表于2017-12-13
- 文人艺术是中国八世纪以来艺术发展的主流,而对文人画这一学术命题的关注和讨论则是在近代,所涉的三个方面:文,文人,文人画,从字面上看并不复杂,可是,深入到具体就不是那么简单。中国艺术发展到八世纪开始转型,向更为精致的艺术方向发展,从书画到陶瓷以及其他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其中的关键就是文、文人、文人画。由此始作潮流的诗书画合为一体的方式,开辟了文人艺术发展的方向,也形成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