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一个聪明人的展览——谈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发表于2007-08-28
  只有剔除掉表皮的传播形式和新闻事件,才可以深入的看到,整个今年的卡塞尔文调献展围绕着“反思现代性”,展开了后传统化、个人与政治、全球化进程的三个框架的言说。这三者彼此渗透,互相融合。   由“启蒙”所展开的现代性意味着对传统的背叛、断裂和否定,求“新”和不断的推进,而在其自身成为传统的现代时,却成为自我毁灭的怪物。不仅仅是在威廉皇宫作品摆放的硬性碰撞,这种以传统的名义,挪用、拼贴、戏仿的后现...
纪录、静物与乡愁——谈贾樟柯的电影与中国当代艺术发表于2007-04-28
  贾樟柯也许并不特别,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直期待的那个身影。如同在当代艺术拍卖中不会被价格的波动扰乱,默默的在艺术内部低头行走,保持一个探索者的本色,认真诚实的面对世界,自己的内心,观众。我甚至并不认为贾樟柯是幸运的,已经有太多的关于票房的口水淹没了他。他并不需要《黄金甲》一样的炒做,那些在堆积如山的碟店里认出他的人们,终归会找到它,谈论他,传播他。他的观众是另外一批人,一些同样有勇气正视自身...
就让列车脱轨吧!:张小涛访谈发表于2007-01-15
  付晓东: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宏观的视角置换微观的世界的?   张小涛:从《放大的道具》开始,每张两米到三米,我在灯箱上拍用过的避孕套。我今天也喜欢那种塑料的,闪闪发光的,玻璃试管,玻璃器皿,二手的,潜意识喜欢的东西,我以前在学校画写生就喜欢墙上脏的痕迹。当我专著的看一个东西就会出现一种视觉的转换,就像小时候看墙上的一个水迹,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形状,看草莓真的出现山水的意境。你看不出东西,盯着看...
“谜”之诱惑:旅美艺术家费明杰访谈发表于2006-12-22
  费明杰,美国William Paterson大学艺术系教授,著名美籍华人艺术家。   付晓东:请问您是如何到美国去的?能讲一下你去美国读书的经过吗?   费明杰:这是一个六十年代留学生的很苦的故事。我父母是艺术家,当年香港是个殖民地,年轻人没有什么出路,只能帮英国人打工,做艺术差不多没什么事情可以干。我中学时拿到了出国的奖学金,这是一个奇迹。当年美金的比例很极端,但是去的力量很强,我一定要去,吃苦我不怕,...
媒体与批评发表于2006-12-08
  《西安宣言》用媒介学的方法对当代美术批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波德里亚说:“铁路带来的‘信息’并非他运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结合状态。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他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我更愿意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上去理解媒体在这一时代的种种变化,以及它的表面现象所带来的种种启示。   一、 专业美术杂志的政治经济...
“吃”在当代艺术中的双重展现发表于2006-12-08
  吃是与人联系最紧密的感官之一,看、听、嗅、触,皆是过眼云烟,须弥消散,而吃是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互相融合,互相改变,结合到原子核。饿鬼地狱一般的人间,贪妄四起。吃是消费中的纯消费,损耗中的最损耗。人在一天中要吃三餐,无聊、乏味与疲惫,莫过于此。吃是上帝给人的最沉重的负担和刑罚,使人“为了混口饭吃”而奔波劳碌。所有的阶级、种族问题,所有的敌对、仇恨、恩怨,好像都在吃饭的一瞬间得到暂时的温情的弥合...
“不靠谱青年”的趣味转向——谈70一代精神症候特征的艺术呈现...发表于2006-02-10
这是一个价值转换的过渡期,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众的道德经验和审美意识从集权压抑转为自我发展,并引发了巨大的内在的转变。作为过渡中的一代, 70年代人的内部产生分化,并充满矛盾。能够坚守“个人奋斗”,争取个人成功,按照社会一般规律生活的人,是这个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成年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在经济快速上升时期的价值该是——“认真”、“忍耐”、“勤奋”。他们如果被称为主流的“靠谱青年”,那么,另外的一群,...
九月搅拌机——2005北京双年展外围展见闻发表于2006-02-09
9月下旬的北京艺术状态,有如一台不断运行着的五彩斑斓的透明洗衣机,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混杂、绚烂和美丽,名牌店跟地摊货皱皱巴巴的绞在一起,没什么尊严的纠缠不清着。有网友道破“双年展越来越政治,外围展越来越商业”。北京双年展果然如吴鸿所言越来越向亚非拉民族兄弟的民族大团结靠拢,直奔“北京一道亮丽的金秋风景线”而去;外围展也逐渐抹去先锋和前卫的光环和姿态,“自甘堕落”的投向商业资本的怀抱。 “商业”,这...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