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62509
文 章:50篇
评 论:7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历史的风景——读马堡中近作有感发表于2010-09-19
- 白色的椭圆形舞台,白色的墙壁,三把白色的椅子,两扇白色的门,惨淡但并不恐怖的白色灯光……三个人开始叙述他们经历的一次聚会,都号称要毫无保留地讲出真相,但真相始终没有露面。这就是我在先锋剧场观看的话剧《哥本哈根》。 1988年,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根据1941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到被德军占领的哥本哈根发表讲演,期间与其老师玻尔的一场迷一般的会面。在大约10分钟的散步中,他们究竟说了...
- 王斐的当代童话发表于2010-09-10
- “……这是一种跨文化的永恒的孤独,它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而渗透到现实生活的男男女女的心灵之中,从而引起观看者的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些新作品中,文化身份问题已经转变成了人与自然、个人与宇宙、小与大、享受孤独与渴望交流之类的永恒问题。这种转变,不仅让王斐的作品显得更为当代,而且具有更加宽阔的国际视野。由于将海、天、森林、山石和武士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超现实的奇幻感,一种宏大的气象、坚强的...
- 刺痛与抚慰发表于2010-09-06
- 在谭平的工作室,我看到一些完成的作品,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如果将它们混杂在一起,一般人是很难分拣开来的。在我看来一些算得上完成的作品,在谭平那里却仍处在未完成的途中。谭平通常会将一件作品画上十几遍,而且每一次都必须是完成的,因此下一次一定是对上一次的覆盖。谭平为什么要如此不断地覆盖?覆盖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是自我否定还是累积演进?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作品的完成而终止覆盖?是因为画面上出现了...
- 看“具象研究——重回经典”展发表于2010-08-28
- 杨飞云 红 布面油画 180×150cm 编者按 “具象研究——重回经典”展览于8月20日至30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以具象研究为线索,主办方分别从革命现实主义、乡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都市现实主义、超级现实主义6个角度,选取了数十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参加此次展览。展览以名家精品为载体,以历史为线索,以理论为指引,旨在梳理出中国现代艺术的经典脉络。而此次展览的策展...
- 诗意的追忆——读乔迁的雕塑作品断想发表于2010-04-26
- 当代艺术远离了诗意和美感,以至于著名的美学家和批评家丹托公然宣称,将艺术与美分离开来,是20世纪艺术哲学的一大贡献。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诗意和美感是艺术的两个重要因素。当代艺术在极端的革新观念的驱使下,违背了艺术的本性,乃至走向了艺术的反面,一些美学家和批评家直截了当地将这些缺乏诗意和美感的当代艺术称之为“非艺术”、“反艺术”、“后艺术”。中国当代艺术也赶上了这波国...
- 中国新抽象发表于2010-04-15
- 今天举办一个如此盛大的中国抽象艺术大展,缘于怎样的契机?由国际策展人主持策划,蕴含怎样的考虑?15位艺术家的近70件作品透露怎样的趋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与此前的抽象艺术有何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们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问题?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迪?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从总体上来思考当前中国的抽象艺术。我将当前中国的抽象艺术运动称之为新抽象。它之所以是新的...
- 谁在乞讨?发表于2009-12-22
- 相关联接: 华涌的行为艺术《乞讨》 艺术家华涌用行为艺术《乞讨》呼唤信仰的回归 灵魂深处的追问——华涌行为艺术《乞讨》 2009年...
- 游戏、力量和技术发表于2009-11-23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人称之为全球化时代,有人称之为审美化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化时代,还有人称之为大众化时代,不一而足。这些称呼尽管非常不同,但都切中了今天这个时代某些方面的特征。如果要选取最能体现这个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我看恐怕非“超现实波普”莫属。 尽管超现实波普(Surrealist Pop)或者波普超现实主义(Pop Surrealism)由美国批评家命名,用来指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