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当代艺术

杨卫

杨卫

RSS订阅

策展人、批评家、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65707

文  章:169篇

评  论:26篇

 
论朱贵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发表于2011-01-05
  朱贵何许人也?仍“水浒”一百单八将之一,属于“地囚星”,排名在倒数第十七位。可见,朱贵并不是什么显赫人物。《水浒传》里面关于朱贵的描写很少,偶尔露个脸,也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唯一一次朱贵走上正戏,唱上主要配角的是在第十一回,即林冲被逼无奈上梁山的过程。那个章节的标题是“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这是朱贵的名字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登上节目单,尽管只是配角,但相...
我们到底要纪念什么?发表于2010-12-31
  2009年2月5日,原定于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二十年纪念”活动,因突如其来的外在阻力而被迫取消。这使得原本只是一个回顾与叙旧的纪念活动,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早在展览的头一天,即2月4日,有《中国青年报》的文化记者采访我,要我对此次纪念活动提出一些看法。因为还没有亲历纪念活动的现场,凭过去参加一些纪念活动的经验,我认为应该要保持某种警惕,即不要把此次纪念活动变成一个&ldquo...
艺术教育是一种思想启蒙教育发表于2010-12-28
  去年夏天,我受管郁达先生之邀,去成都参加他策划的一个展览,期间碰到了川音美术学院的王承云教授。王承云拿了他带的试验班不少学员的作品给我看,那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与试验手法让我耳目一新,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此前,我对川音美术学院甚至抱有过一些偏见,记得曾经对他们学员表演的一个行为艺术还发表过批评看法。但这一次读到王承云拿来的作品后,我原来的偏见一扫而光了,不仅如此,我还油生出一种钦佩。在这样一所刚成立...
宋庄的前世今生发表于2010-12-25
  十年前,我就想以此标题写篇文章,但因为那一年即1999年我迁出了宋庄,原初的写作冲动也就随着身体的迁徙偃旗息鼓了。那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种冲动要来叙述宋庄的变迁呢?因为我从1996年进驻宋庄,目睹了宋庄的“山乡巨变”(周立波语),而这种变化带来的“旧游无处不堪寻”(宋·章良能《小重山》),让我有一种仿如隔世之感。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1995年,我与徐一晖等朋友受栗宪庭之邀,到他刚刚修善...
展览无模式发表于2010-12-25
  《美术焦点》的编辑石文丽向我约稿,要我谈一谈“展览模式”的问题,并列了一个谈论的线索,涉及到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以及最近举办的“改造历史”当代艺术展等。很明显,编辑的用意是想尽量维护展览的纯粹性,因为她所列举的这些展览都牵扯到与资本,乃至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如何在这种合作中权衡利益,把握学术分寸?正是这些展览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江湖夜雨二十年发表于2010-12-25
  1989年,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又处在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人们在经历了一场疾风暴雨之后,突然迷失了方向,已不知道何去何从。然而,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附近却是余阳未尽,尚存一线理想的生机。一些外省艺术青年,不甘沉沦,放弃铁饭碗的保障,挣脱户籍制度的束缚,以追求自由创作为目的纷至沓来,构成了一道灿烂的余霞,也为未来预示出了一些响晴的日子。   时间往回推过去十年,即1979年,也是一帮年轻人,跨越体制的...
回到语言发表于2010-12-23
  “回到语言”,是我这两年一直关心的问题。有人会觉得诧异,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研精竭虑地关心吗?其实不然,回到语言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对某种价值误区的突破却有着深远的意义。这就如同三十年前,即“伤痕美术”在中国美术界兴起的时候,是以“真实”为价值标准一样。有人也曾不以为然,提出过质疑,认为真实是作为人的一个起码标准,怎么会附着在艺术创作之上,成为一个审美文化的标...
编辑圆明园发表于2010-12-23
      起先是王音提到这件事,关于整理和编辑圆明园艺术家村的文献资料。后来得到了不少圆明园艺术家的响应,包括方力钧和我。我记得老方还约我跟王音一起去他的酒楼与艺术经纪人程忻东洽谈过出版事宜,但也许是考虑到工程过于浩大,摊子铺开来难以收场,结果只是痛快了嘴皮子,却未见程忻东事后有什么举措,此事也就被暂时搁置了起来。后来,各忙各的,大伙便没再把整理和编辑圆明园艺术家村文献资料的事提上日程。...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