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77869
文 章:169篇
评 论:26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杨卫:走进宋庄发表于2020-04-22
- 1993年,岁末的一天,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几个年轻人正围坐在福缘门西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商议着未来的去向。他们是方力钧、岳敏君、张惠平、王音等人。这些人均是较先入住“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他们与“画家村”一起成长,早就羽翼丰满,出人头地了。尤其是方力钧,自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以来,已经作为“后89”①艺术思潮的重要代表,走出国门,成了国际艺坛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
- 杨卫:我的90年代发表于2020-04-15
- 1990年暑假,正在北京中央戏曲学院读书的刘毅,回乡探亲时,路过我家,看到我创作的一批灰色调油画,称赏不已,建议我不妨拿出去展览,并答应回京以后,帮我联系场地。于是,在刘毅的鼓励和督促之下,我又画了不少新作,并通过他从中联络,于1991年5月,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个人画展。我的20世纪90年代,就是在踌躇满志中,意气风发地拉开了帷幕。不过,虽然我的人生命运,步入90年代后开始峰回路转,但之前的相当长一...
- 杨卫:吴冠中的意义发表于2020-03-19
- 众所周知,吴冠中是以形式主义探索享誉艺坛,继而闻名于世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提出了“形式美”①的概念,由此打破现实主义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一个艺术创作时代的新篇章。今天的人们在谈论吴冠中时,无论是褒扬,还是贬低,其焦点也主要是集中于此。称颂吴冠中的一方认为,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尤其是结合中国画的写意传统,将西方油画进行本土改造与诗性转换,把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油画民族化...
- 杨卫:疫情答卷发表于2020-03-17
- 1.您的自我介绍(名字,性别,年龄,职业,100字以内)? 杨卫,男,50岁,从事艺术批评和策展工作,偶尔写点诗歌和小说,现任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2.您现在在哪里? 北京通州。 3.您那里疫情如何?有您认识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吗? 通州发现了几例,但我们小区没有。在我直接认识的朋友中,也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但间接朋友有感染的,而且还有去世的。 4.您会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 杨卫:烟波江上写乡愁──关于夏建章的水墨画发表于2020-03-14
- 夏建章是我的同乡,他出生的桃江县,归我的出生地湖南省益阳市所辖,因此,我们同梓里。桃江因美丽的桃花江而得名,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先生,曾为桃花江写过一首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桃花江上美人窝》。可见,那里山明水秀,地美人美,是一块风水宝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父亲作为带队干部曾率一批益阳知青在桃江插队,期间,我也一路相随。故而,桃花江成为我儿时的乐园,也使我和夏建章一起有了共同的乡愁...
- 杨卫:杜炜先生和他的水墨画发表于2020-03-05
- 作为一种民族艺术的象征样式,20世纪以来的水墨画,在中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语境。首先,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打破了原来的天下中心观,使中国的水墨画家不得不脱开传统文脉,做出一系列形式革新,来回应滥觞于西方的现代化潮流:一方面把现代价值内化成一种文化动力,来促进自我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以吸收民间的美术样式,如白描、插图、年画等,来改造传统“文人画”,使其既能够与现实接壤,又可以传达现代人的意...
- 杨卫:不仅仅只思考艺术内部的问题,更应该思考社会问题发表于2020-02-27
- 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发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性的灾难。面对这场牵动亿万人的瘟疫,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纷纷拿起画笔、打开电脑,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丝行动,期待着疫情消散的那天到来。为此雅昌艺术网和艺术头条采访了诸多艺术界人士,让他们谈谈疫情期间关于艺术创作、策展、写作的思考。下文为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关于艺术写作相关问题的采访。
- 杨卫:关于我的批评与策展发表于2019-12-16
- 我从艺术家转入批评与策划有多个契机,但最主要的还是源于自己穷根究底的性格,对很多事情尤其是对艺术,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而总想去探究背后生成的价值。我们知道中国当代艺术是参照西方现代艺术建构起来的一种文化叙事,这种借鉴与参照形成了对西方评判标准的某种依赖,以至于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长期以来被“他者的眼光”所困扰。我在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深感到了这种困惑,这是促使我转入艺术批评与策划的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