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于洋观点

于洋

于洋

RSS订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99475

文  章:56篇

评  论:21篇

 
于洋:通过一个展览呈现一种寓言式的精神景观发表于2016-04-05
  2016年4月9日下午14时,“相由心生——姚鸣京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担任策展人。作为著名山水画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姚鸣京教授从事美术创作与教学三十余年来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展览,该展将以“梦里津渡”、“道法自然”、“禅思构境”三个单...
融入与自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美术学及其困境与机遇发表于2017-09-11
  “美术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学科之一,自其正式建立至今已走过二十余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整合发展、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及西方艺术史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等方法论的引入,“美术学”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如果我们将对于中国美术的考察研究放置于当下的世界格局之中,则会显现出学科体系与价值标准的差异、研究方法与观念的抵牾、创作实践与理论研...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西学引入”与“本土演进”发表于2016-07-13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受到西方现代学科方法的影响,出现了艺术史与文化史上传统派、革新派以及中西融合派等阵营之间的论争,这些现象与问题辐射至今,其实也是中国美术界一直都在面对的命题。对于中国美术史学而言,更是在百年的时间内,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论的变化,从西学引入到本土演进,历经几代美术史研究学者的努力,逐渐的摸索和建立起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论。...
沉潜与拓展:行走的学院水墨发表于2015-05-18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中国画的创作、教学与研究,既负载着中国传统艺术承传与拓展的文化使命,又肩负着为中国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探寻自身表达方式的时代命题。在这一领域中,作为一个特定学术课题与艺术家阵营的“学院水墨”,凝聚了当代中国画表达方式与学术思考的核心内容。
伫立高原,企望高峰: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获奖作品观察发表于2015-04-09
  作为中国美术创作领域五年一届的整体检阅,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帷幕刚刚落下,如此大规模、全门类、多地区的汇集展示,一方面客观反映了中国美术各门类艺术形式的当下格局与水准,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些令人关注与反思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美展在传统意义的四大主要美术门类“国、油、版、雕”中,只有雕塑类作品在金奖中空缺;与此相关的现实是,即便是其他门类的金奖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令众多专业人士信服称赞...
师传的诤言发表于2014-12-18
  一九二三年,二十七岁的潘天寿在沪任教于上海美专,经老友诸闻韵的介绍,与年近八旬的吴昌硕相识。谈诗论画间,缶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晚辈阿寿激赏不已,向来很少评价他人诗文书画的吴昌硕对于潘天寿画作以“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的篆书集联相评。一次,潘天寿画成了一幅自己较为满意的山水画,拿去给吴昌硕看,吴看后“仍旧只是说好”,但当晚写就一首长古“读阿寿山水障子”,次日...
“笨拙”的意义发表于2014-09-19
  近日与一位朋友聊天,谈及关于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及其晚年作品的理性与趣味。塞尚的画笔触块垒粗犷,质地茸厚肉感,色彩沉暗殷实,如其人形象般方头方脑的画面形象,透射出塞尚独有的粗拙而又耐人品咂的味道。关于这一点,欧洲艺术理论界竟然有一个研究命题,就叫做“塞尚的笨拙”。以世人的印象,艺术家虽有诸多异于常人之处,或疯癫狂狷,或孤僻寂寞,或奇异跳脱,或躁动激越,但总还敏感灵动,心灵手巧,怎会是笨拙...
站在他山之石边的反身思考发表于2014-09-12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欧美学术研究方法与艺术史观念的引入大大拓展了中国本土美术研究的视域。尤其是西方学者对于中国美术的研究成果,使本土的美术学界看到了从学术思想与方法论的角度拓展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可能性。苏立文、高居翰、谢柏柯、班宗华、罗樾等欧美中国美术史学者的著述被译介到中国大陆美术史学界,亦有方闻、李铸晋、傅申、周汝式、巫鸿、石守谦、汪悦进、白谦慎等海外华人美术史学者供职于美国高校或艺术博...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