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48217
文 章:182篇
评 论:101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创建图文互动的批评模式发表于2009-03-11
- 批评文本的样式可粗分为两类:随感式的即时批评,点到为止;教科书式的批评条分缕析,逻辑严密。两类批评以往一概采用纯文字文本,同文本发表的技术手段有关。它使得批评文章不得不用文字去描述作品的构图、造型和色彩关系。如果有随文走的图片,这种笨拙的描述完全可以剔除。到了纸质传媒普及的21世纪,特别是互联网成为批评的快递手段之后,纯文字的批评文本显然已经过时,注重时效的即时批评尤其明显。 首先排斥纯文字文...
- 市场退潮与画家淬火发表于2009-02-27
- 国人热衷攀比的习气经过市场狂飙的煽动,变得疯狂和怪异,以致如今的画坛,大师多如狗,名家遍地走。名家是需要积累的,真正的大师还没有出现的征兆,各地画廊的库房堆满的大都是各式各样的高级行画。那是各地分封或自封的大师和名家的庸作。由市场导演的这个愚人节正在收场,离谱的价位正在跌落,大打折扣的庸作正在让投机商吐血。这种悲喜剧如同黑色幽默小说编造的荒诞故事,轰轰烈烈而又不堪回首。 画坛大师的必要条件...
- 哪些展览不要看发表于2009-02-21
- 当今的个展同地摊小贩一样密集,根本就看不过来,而联展、年展、双年展、三年展也是四处开花,让你很难分身。对于批评家,展览不能不看,否则你的议论就会被质疑。看展览形同参赌,总会碰到一个好展览吧?结果大都失望。即便如此,批评家往往心怀侥幸。好似看中国男足,每次输球后都发誓不看,发完誓却依旧看,哪怕他们把内裤输得不剩。这既是爱好,也是情结。 近几年的中国美展热和美术市场热,得力于经济的增长。今年的经...
- 十二信徒西游序发表于2009-02-05
- 邓箭今是中国新写实油画的中坚人物。邓箭今的画面人物有着鲜明的主观性,他的各类人物常常瞪着一双压迫观众的神经质的眼睛,他的没有构图中心或多中心的画面则具有形式上的爆炸力。 摘自---彭德《十二信徒西游序》1995年 Deng Jianjin is the backbone of the Chinese neo-realism of oil painting. The figures in Deng Jianjin’s paintings are with obvious subjectivity. His vario...
- 告别浅薄——致程美信发表于2008-12-16
- 我一向轻视当代,不是具体的现实态度,而是根本的价值判断。正因为如此,我热衷于研究远古和关注未来。关注未来是想绕开平庸,研究古代是想告别浅薄。我研究美术与方术的关系,就是要告别浅薄。美信君在网上抨击我研究方术,声色俱厉,幸好你不是法官或教育部长,否则按照你的刻薄措词,诸如“装神弄鬼、借尸还魂、误人子弟、害人祸世”等等文革审判式的指控,轻则吊销我的教师资格,重则将我处决。一个写手的能量有...
- 十日记发表于2008-10-28
- 7月29日,小雨,与朱青生、佟玉洁游芙蓉园。芙蓉园建在西安曲江,位于大雁塔东南,曾经是专供唐朝皇帝游玩的地方。如今在平地上挖了一个约两千亩的大池,沿池都是仿古建筑。除池水、草木、茶坊与卫生间之外,其他统统多余。明年我带学生来议论园林艺术和环境艺术,这里可以提供种种话题。 园林与天空交界的轮廓线,被市内方盒子高层建筑打破,如同粗俗的土匪糟蹋清纯的妙玉一样。如果不能炸掉高层建筑,就只能在沿岸挖一圈...
- 苏笑柏艺术论发表于2008-10-27
- 无家者之家 苏笑柏当年离开中国之际,正值反传统最烈的时期。返回中国后,又定居在缺乏传统氛围的上海。他对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了解,只能是短暂的、随机的、零碎的、直观的。在德国二十多年,他长时间离群索居,脱离了当地的主流文化。他表示自己两头不沾边:既没有深究德国文化,也没有切入中国传统。这使他虚构的艺术,如同飘浮在中德之间的海市蜃楼,如同无家者之家。正因为如此,苏笑柏的艺术具有超越本土的天然品质。...
- 石鲁《孔子鲁班之宏台》志发表于2008-10-27
- 《孔子鲁班之宏台》 序:石鲁的警世之作都出自精神病发作的时期,《孔子鲁班之宏台》就是典范。这一融会中外古今的神来之笔,任意调度正草隶篆,自由粘贴史实与臆想,将一腔愤懑刻划在藏头露尾的字画之中。这幅画作于“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疯狂时期和迫害文艺家最严酷的年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虽然是一帧小画,却比当时画坛徒有其表的一堆大画加起来更有份量。它不仅见证了石鲁生前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