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3209
文 章:5篇
评 论:0篇
最新评论
没有相关内容!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去了韩五洲的家乡,并写了篇游记发表于2017-12-22
- 韩五洲曾与我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他一直以来做作品的方式都是建立在家乡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想要弄清楚韩五洲的作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他的出生地。 五洲的河南老家和我的河北老家相距60多公里,都是太行山下的村子,这两年他频繁往返于北京和老家之间,是因为他在做一件长期的作品,就是给村子里的老人拍肖像,然后在北京冲洗后再给老人送回去;还有一件事是每年秋天农忙结束后他要回去陪母亲走山拜庙。虽然我们相隔不远,但...
- 绵绵若存,走岷江(第一回)发表于2016-05-26
- 自然中的时间是被空间化的时间,脱离了空间的时间毫无意义。当时间从客观的定量维度转化到主观的感性层面,时间不仅有了强大的外扩张力,而且还有了延展的活力。时间,便是我们面对自然的重要媒介。 河流在我看来是时间的“实体”,从无到有,将生命延续下去,就像我在项目概述中所说的那样:河流作为生命的根源,正如“绵绵若存”的解释一样,在创造繁衍的运动中不勤不惰,稳定持久并延绵不绝。河流...
- 写给《爱》发表于2016-01-31
- 在2015年众多个展中《爱》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种感觉像是我们试图对于某一点要做更好解释的话,就需要走过一些野性更强的地带,去探寻那些不能共享的价值一样,使人心绪不宁。 闫冰的在场是安静的,以至于让我们感觉他只是专注于自身和他熟悉的一切,但忽视或轻视超出我们感受能力之外的东西,生活体验会贫乏得多。“爱”这个主题最起码表明了闫冰对本能的尊重,这种尊重使我们需要将个体与社会保持一定...
- “一轮红日” 刘成瑞的行为作品及其他发表于2015-08-29
- 二十世纪初,欧洲未来派画家的表演影射了行为艺术的产生,未来派画家推崇“行动”、“变化”和“从周围环境中找出构成要素”的艺术观念,尽管他们对于这样的观念并未有清晰的解释,但他们坚信行为表演是迫使观众关注他们的最直接方式。正是这个原因,行为艺术的出发点便是无规律可循。艺术家们在自由开放并且有着无尽变数的环境中,将自己的作品直接展现给观众。所以行为艺术并没有精确的定义,...
- 在“他者化”中建构自我发表于2015-07-01
- “自我的他者化”在近些年来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种现象,这种状态越来越成为我们周遭的常态,在文艺行业里经常会出现为展览而创作、为发表而写作、为获奖而参与的被动行为。“他者化”的日趋严重使我们经常感到焦虑,焦虑之处正是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的特征。“自我”的反抗使我经常会考虑艺术创作究竟应不应该去关照他者的意愿?在“他者化”的今天,艺术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