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文 章:10篇
评 论:0篇
最新评论
没有相关内容!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艺术号·专栏 | 吴笠谷:研史最忌捕风捉影式诛心之说——《清异录...发表于2021-03-18
- 关于《清异录》的史料文献价值,笔者在本系列综考首编《〈清异录〉是研究唐五代砚史的重要文献》一文中已有较完备地论述。该文刊发后,有论者以西南交大罗宁先生《制异名新说应文房之用——论伪典小说的性质与成因》一文,对《清异录》一书的真伪提出质疑。有鉴于此,为使更充分地辨析此书的文献价值,再作一篇续考。当代对《清异录》的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张子才先生所撰《陶谷的〈清异录〉》、辽宁大学文学院辛毅女士所撰《陶谷研...
- 艺术号·专栏 | 吴笠谷:《清异录》为什么是研究唐五代砚史的重要...发表于2021-03-12
- 引言五代宋初陶谷所撰《清异录》,约成书于宋初开宝三年(970年)之前。作为文言琐事小说笔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的很多重要史料,书中一半以上的条目分别被《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采录,其古文献价值可见一斑。《清异录》书影(内页)《清异录》不仅是中国古代文献史上的名作,也是中国砚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献。该书收入多条砚事,为后人研究唐五代及宋初的砚文化提供了史料佐证。尤其对于歙砚史而言,具有极其重要...
- 吴笠谷:确定砚学概念的重大意义发表于2020-03-05
- 确定砚学概念,意义重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并不需要正名,在此我要阐述的是:亟须将砚的学术研究明确定义为“砚学”这一专门学概念。因为砚学概念的确立,将使砚的研究活动更加学术化,是复兴砚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界定“砚学”概念之前,先须界定什么是“砚文化”。因为许多砚界人士,甚至对砚有相当研究的专家学者,恐怕对“砚学”与“砚文化...
- 吴笠谷: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慎采精刻是当代艺匠善待珍稀原...发表于2020-02-04
- 所谓工美业界被资源枯竭“无物可雕”所困扰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分两个层面讲——一是普通原材料并不稀缺,稀缺的只是名贵材质的原材料,比如说玉雕中的和田玉,印材中的田黄、鸡血,家具中的紫檀、黄花梨等。下文就本人熟知的制砚行业来谈谈这个问题。 缺的只是珍材稀材 就砚石原材料而言,名砚中的几个老坑,因为采石条件艰难,加上一些当地政府出于资源保护而禁止采石,以及藏家、石商的囤积,...
- 吴笠谷:论当代砚文化式微的成因及复兴的机缘——《名砚辨》自序...发表于2019-08-08
- 以博以深 砚之亟定专门学 与可将砚上升到“道器”之高度相似,在此尤要指出的是,复兴“砚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是须将砚的研究明确定义为“砚学”此一专门学概念。 在界定“砚学”之前,先须界定何为“砚文化”。“文化”概念,人言言殊,梁启超先生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此...
- 吴笠谷:论当代砚文化式微的成因及复兴的机缘——《名砚辨》自序...发表于2019-08-08
- 争居奇货 炒古岂是真赏古? 相较昔日玩古主体之文人士大夫阶层,今日玩古或曰收藏群体之缺乏渊源,亦是致使今人之赏古难达一定高度之要因。 灿烂之极归于平淡方为真平淡,不为名利所囿之好古方为真好古。今日“玩砚文人”群体的消失,其实质,亦可谓世家或曰旧家的风流云散。
- 吴笠谷:论当代砚文化式微的成因及复兴的机缘——《名砚辨》自序...发表于2019-08-08
- 今夕何夕 梦里不知身是客 2001年秋,我应韩国大韩佛教天台宗有关方面邀请,旅韩月余。 甫至东国,承好友汉学家金君雅意,偕游汉城(首尔)文化街仁寺洞。小街书铺古肆,朴实无华,仿佛江南寻常老街旧巷,颇富人情,令我讶异,盖与帝京琉璃厂文化街的新亮光鲜,绝然别调。 游览一过,金君携我登街边一木阁茶肆少歇。室内陈设简而不陋,古色古香,令我心生欢喜。须臾,楼梯响处,二人入室,长者美髯,少年清癯...
- 吴笠谷:意在象外 情在境中——论砚雕艺术“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发表于2019-08-08
- 意境,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灵魂;缘于此,一件砚刻作品的意境深浅与否,体现了作者本身审美情趣的雅俗和艺术修养的高低,也决定了这件砚刻作品的艺术品味和思想格调。 所谓意境,是指主观的文艺作品或客观的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代诗人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我国古典美学关注心与物的关系,认为人的情感是外物感动的结果,强调艺术创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