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61978
文 章:275篇
评 论: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孙振华:文人的忧虑发表于2018-01-04
- 有个杞人忧天的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那位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的杞国人向来被视为笑谈,讥笑他没事找事,为不可能出现的事操冤枉心。 是的,天也许不会塌下来,但是,人有忧患意识则没有错。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是哪些人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忧患意识呢?——应该是那些被人们称作知识分子,或者称为文人的人。打个比喻,这些人就像群雁入睡之后,还在值班的那只大雁,担负着预警的重任,它时时睁大眼睛,警惕四周...
- 孙振华:手绘的意义发表于2017-12-14
- 前不久参加一个国际雕塑创作营的方案评审,从800多件投稿中评选出30件方案,这些来自国内外的方案,统一用A3纸打印出来,铺满了一个大的会议室。 面对这些五彩缤纷的电脑效果图,最难的是对它们做出判断。如果是立体模型,就非常方便了,但现在流行平面的电脑效果图,这种图很难让人如实地通过想象把它还原为三维空间的物体。计算机软件的背景渲染、剪贴着色等各种功能,很容易把一个平庸的造型打扮得花枝招展。如果因为...
- 孙振华:笑的偶像与文化象征发表于2017-11-24
- 二十余年来,岳敏君“大笑脸”创作经历了从“玩世现实主义”或“泼皮现实主义”切换到“世俗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背景转换,在这些作品中,人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做出昂扬亢奋的姿态,将笑脸面具缝进肉里,一起合谋一场盛世神话。因此,“笑”作为偶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讽刺高度。 岳敏君巧妙利用人类的面部表情和笑脸文化史,以其深刻的文化表现力,...
-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城乡等值发表于2017-11-15
- 最近读了一篇即将进行答辩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以山东青州的南张楼村作为个案,探索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为什么选择南张楼村呢?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和山东省合作,在南张楼村开始了一个叫“城乡等值”的合作实验项目。 所谓城乡等值是德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项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实验。它的要义,不是将农村改变为城市,恰恰相反,它强调在继续保...
- 方立钧的不成功学发表于2017-10-28
- 当方立钧成为某种文化符号和成功标志的时候,人们观察他,谈论他,利用他,消费他……有时候,人们更关心的是:方力钧是怎样炼成的? 方立钧为什么会成功?近年方力钧的大学文献展去到各个高校以后,他的个案进入到更多青年人的视野,前程未卜的青年人更希望通过解读他的成功来找到个人发展的规律性方法。不知道研究“方力钧成功学”的书籍会不会很快出现在机场书店中?...
- 设计的时代发表于2017-10-19
- 星期天在大梅沙参加了一个深圳生活大奖的颁奖活动。活动的奖品是一块普洱茶,压缩出一个狮子头型,如同石头般坚硬,配上一个木头底座,就成了一个类似雕塑的奖品。 如果有哪一天,奖品的主人觉得放着看不如把它喝掉实惠,真是可以把它砸了泡茶喝;如果觉得还是保留奖品有意义,那就留着,反正普洱茶保存越久越有价值。 这是一个好设计。它把奖品的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高度统一在一起;同时,它采用了生态环保的材料。 ...
- 不断地发现万曼发表于2017-10-11
- 许多年前,一位东欧艺术家面对淼淼西湖水,迅速地勾画出张张草图,准备把他的“软雕塑”搬到湖面上去。 遗憾的是,这些宏大的计划尚未来得及实施,艺术家便在北京逝世了。 他就是保加利亚功勋艺术家——万曼。 作为艺术家和教育家,万曼先生催生了共和国第一批现代壁挂。
- 海外的中国文物价格是怎样涨成的?发表于2017-09-21
- 简直疯了!法国佳士得所拍卖圆明园兔首、鼠首,价格每件拍到了1400万欧元,几乎所有的文物专家和收藏家都被这个价格所震撼。除非发疯,这个价格是不可理喻的。 虽然文物拍卖的价格和文物的价值不能划等号,但是,价格毕竟是一个重要的指数。如此高价格的恶劣作用在哪里?它将混淆世人的视野,干扰我们对中国文物的价值判断,为中国流失文物理性地回归制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