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60547
文 章:275篇
评 论: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工艺美术被设计取代的背后发表于2010-01-27
-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深圳生活大奖的颁奖活动。活动的奖品是一块普洱茶,被压缩出一个狮子头形,如同石头般坚硬,配上一个木头底座,就成了一个类似雕塑的奖品。如果有哪一天,奖品的主人觉得放着看不如把它喝掉实惠,可以把它砸了泡茶喝;如果觉得还是保留奖品有意义,那就留着,反正普洱茶保存越久越有价值。 这是一个好设计。它把奖品的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高度统一在一起;同时,它采用了生态环保的材料。这个奖品只是一件...
- 少年心事当拿云——刘若望雕塑解读发表于2009-11-26
-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致酒行》 刘若望1977年出生,文革后的一代人,这比我想象的要年轻的多。 最早是在一个展览中看到了他的作品,记住了这个名字,但是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好像是突然就冒出了这么一个人。2008年策划宋庄艺术节“众声喧哗”公共雕塑展的时候,特意邀请他参加了这个展览。他的作品很有气势,体量也够大,...
- 雕塑在湖北——观湖北雕塑艺术展发表于2009-11-23
- “回顾与展望——湖北雕塑艺术展”是一个通过作品和文献的方式,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雕塑艺术在湖北的发展脉络的一个展览。 这是一个在中国雕塑界开风气先的展览。现有资料表明,在国内以省为单位,追踪雕塑艺术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的学术整理和总结,较为系统地展现这个省份雕塑的历史成就和现实状况,尚属首次。 为什么要对雕塑艺术进行这种地域性的梳理?回答是,这是当代文化的发展需要。在...
- 从现代材料艺术到当代艺术发表于2009-11-11
- 1986年9月,万曼壁挂工作室在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成立。从那时起,到后来转为环境艺术系“万曼壁挂研究所”,再到雕塑系第五工作室;这个学科二十多年的的发展印证了它是如何从现代材料艺术、现代装饰艺术走向当代艺术的学术转型的历史过程。 万曼壁挂工作室从它成立之日起,就相当引入注目。在那样一个风云激荡,求新求变的年代,人们的眼球曾经有相当一部分被这种新颖、奇特的形式所吸引。“壁挂”...
- 孙振华:“原创”三问发表于2009-10-12
- 一 原创何以可能? 自从有艺术批评以来,“创造”、“创新”、“独创”这些概念一直被强调。可是,当人们使用“原创”这个概念的时候,情况有了不同,因为“原”字,人们給这种“原的创造”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例如: “原创一词含有最初的、首先的、新颖的、原生的、独特的等语义。”(1) “原来的、最早的、最初的。不是临摹别人的...
- 论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发表于2009-09-11
- 一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我们发现,中国雕塑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一种相互证明、相互印证的“互文性”关系。 也就是说,把中国雕塑放在改革开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中考察,可以从雕塑的发展变化中,解读出社会变革的轨迹,寻找到社会发展变化的丰富的表征;反过来,社会的改革开放所激发的思想能量和产生的社会变革,又成为中国雕塑发展、变化的时代根源。 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中国终于面向世界,...
- 阳光下的黑洞——网络批评与公共伦理断想发表于2009-07-14
- 昆德拉说:当社会实现三个基本条件以后,写作癖将不可避免地发展成流行病的规模:一、福利水平普遍提高,使人们有闲暇从事无用的活动;二、社会生活高度原子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普遍疏离;三、民族内部生活中大的社会变化极端缺乏。 昆德拉所说的写作癖形成的条件似乎还缺少了一条,这就是在当代条件下写作癖流行的技术支持,即写作传播方式改变。互联网络的出现,使批评写作及其传播变得简单方便,这也无疑为...
- 孙振华:“众乐乐”的公共艺术发表于2009-03-17
- 这些年“公共艺术”这个词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流行。 如果我们对市民做一个测试,公共艺术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会回答说,公共艺术啊,不就是城市雕塑吗? 这或许表达了一种直观的印象,但这么回答是不对的。在西方社会,并没有“城市雕塑”这一说,他们一般把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称作公共艺术;而我们所说的城市雕塑在公共艺术中又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很容易把公共艺术和城市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