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喜欢“正常美”发表于2009-02-13
  去年下半年,艺术市场明显开始打蔫了,有个朋友却筹划着想开画廊,而且要经营当代艺术。我们当然是劝阻,理由很简单,这个时候的艺术市场已经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那些持有“天价绘画”的炒家恨不得马上找个“傻下家”传出去:这时候出来接盘,稳赔不赚。   为什么要经营当代艺术呢?这位朋友的回答很坦诚:对许多“当代艺术”作品其实没有看出好在哪?作为个人喜好,还是那些...
孙振华:徘徊在批评的边界发表于2009-01-14
  1986年春天,我穿着一身中山装到浙江美术学院报到。多年以后,当我和美院的那帮弟兄们变得无话不谈的时候,那件中山装总是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   那时候美院对我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不理解我的中山装就像我不理解他们的长头发一样。   刚到美院,住在工艺系大楼三楼阶梯教室后面的一间侧屋里,房子低矮,伸手就够着天花板。屋子西墙整个是落地窗,对着图书馆的后门和学校的大操场。晚上,一些工艺系的学生,男男女...
“山寨雕塑”阻碍原创发表于2009-01-08
  “山寨版”《开荒牛》雕塑   10年前,一家广告公司兴冲冲地拿来一份策划书,征求我的意见。内容是和有关部门合作,将深圳莲花山****雕塑复制成小型限量的精致礼品,用于政务赠送和进入高端收藏市场。策划书洋洋万言,从市场角度而言,不能说没有道理。   我有一个疑问,不料也把策划人问住了:且不论有关部门会不会同意这么做,假设同意,有没有什么切实有效的防盗版办法呢?因为限量版的小型****雕塑进入社会...
社会怎样承认艺术家发表于2008-12-11
  小彦提出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特别对希望成为艺术家的人来说是如此。因此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只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才是艺术家。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提出,包含了一种转换。他强调的是,是不是一个艺术家,这不是一个内心标准的问题,不是一个个人信念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尺度的问题;是不是艺术家,这不是一个可以逃避检验的问题,而是一个有标准,可以检验的问题。   问题是,如果...
艺术批评的经济学分析发表于2008-12-11
  2005年的艺术批评仍然像一个沉疴已久的病人,没有出现任何让人略感欣慰的起色,相比较“捷报频传”,在凯歌中行进的艺术市场,它的不长进让人痛心疾首。   问题在哪里?下面我们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为它做出分析。   我们的分析基于两个判断:   判断之一:没有人认为艺术批评不重要;   判断之二:没有人对艺术批评的现状感到满意。   这就是问题。既然艺术批评十分重要,作为社会产品,那它应该是社会...
“穿越欲望的迷雾”唐勇近作观后发表于2008-09-29
  唐勇属于在2000年以后逐步走向雕塑前台的那一代新人。   这一代人与他们的老师,也就是文革结束后开始接受雕塑教育的那一代人相比,唐勇他们的根本变化在哪里?   概括地说,他们这一代人让雕塑比较彻底地完成了一次转身:由形而上转为了形而下。具体来说,这一代人告别了过去人们一直为雕塑所设立远大目标和价值期待,让雕塑成为当代生活中感性经验的表征;这一代人不再停留在用雕塑去实现某种外在的召唤上,让雕塑成为...
水墨的再生发表于2008-09-22
  一   站在当代文化的立场看水墨艺术,它的当代境遇和未来发展本质上是个传统资源的再生问题。   从上个世纪前期开始,就不断有人预言水墨的死期,但在事实上,水墨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哪怕是在今天,在当前浓郁的商业气氛和各种消费文化、各种流行时尚竞相充斥的时候,水墨也并没有消亡,它仍然是中国老百姓所愿意接受的一种中国文化符号。   可见,水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败的中国话题,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水墨与...
中国雕塑:由沉默到开放发表于2008-08-14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雕塑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一种相互证明、相互印证的“互文性”关系。也就是说,把中国雕塑放在改革开放的大社会背景中考察,可以从雕塑的发展变化中,解读出社会变革的轨迹,寻找到社会发展变化的丰富的表征;反过来,社会的改革开放所激发的思想能量和产生的社会变革,又成为中国雕塑发展、变化的时代根源。   沉默的雕塑“活”起来   1979年,王克平的...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