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学术研究

李小山

李小山

RSS订阅

1957年生,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艺...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56302

文  章:65篇

评  论:253篇

 
什么是原创的发表于1999-04-29
  我和吴炫谈到理论的原创性问题,两人的着眼点虽然一致,但结论大相径庭。吴炫致力于研究“元”理论,试图建立一种具有原创性意义的理论体系,我承认这是好的,当代学人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然而我不觉得有此可能,并不是我怀疑他在这方面的才华,我是说,他再有才华,想弄出大名堂,可他缺乏展示自己的实践背景,愿望大于事实——我们面对的实在是:实践背景是能动的,主体的,而个人却是被动的,客体的,这是一;其次,我不相...
说说我自己发表于1999-03-31
  1)为什么我不赞美   读者不难发现,我的文章大部分是批评性的,似乎很少对谁赞美。如果追问为什么,我很难回答,因为这既不关涉到我的性格,也不是我刻意想去这么做。或许理由在于我把艺术看得太崇高太神圣,以致不愿那些从事艺术的人用轻浮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亵渎它。一个人的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像磐石一样牢固,即使有所改变,也不会是它的内核。我深深了解,自己不可能随着岁月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一团和气,不会。我的...
吹捧之风发表于1999-03-29
  很多人说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了,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并非一朝一夕,不过眼下似乎快要登峰造极了。有一种说法,叫做批评家缺席,但是我却看到批评家满天飞,不光是那些已经占据名望地位的批评家,还有不少陌生面孔的一夜之间冒出的“著名”批评家。这似乎构成了一对令人费解的矛盾:批评家越多,批评的声音越微弱。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验,这个矛盾以前是现在是今后还将是存在的事实。因为说到底,批评的声音与它的存在...
道德与创作发表于1999-01-20
  我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积极的道德意义既产生于道德的正面表达,也产生于对道德的质疑和反叛,其为一;其二,有关理想的张扬,我听到大多数貌似激进的口号里包含着浓重的意识形态气味,却排斥个人理想,而创作说到底是个人因素第一的,一俟它成了某种理念的口号和寄生物,成了不可违拗的群体意识,便极有可能变为思想和自由的敌人;其三,所谓批判,知识分子以批判断为己任,批判一切该批判的东西,专制、愚昧、拜金主义及所有非...
何为“大作品”发表于1999-01-16
  我常听到许多人对“大作品”的呼唤——以他们的口气,唯有“大作品”才能代表我们的伟大时代。听起来挺带劲,令人万分感动;然而什么是“大作品”?怎样才能产生“大作品”?他们列举的条件大多很空洞——什么贴近时代,什么反映改革的伟大成就,什么歌颂人民的火热生活等等。显然这是与艺术无关而与宣传相联系的。在此问题上我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因为我从艺术史(文学史)中没有看到过这种事例,由某些人按照(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
批评之论发表于1999-01-12
  至今为止,我所关注的艺术批评家,几乎全是自80年代以来的老面孔,这是极为奇怪的现象。因为其他任何领域,诸如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学术探索等等,都有许多新人涌现,并大有取老面孔而代之的气势。唯独艺术批评似乎丧失了新陈代谢的功能,仍是一些从观念到手法都滞后的人占据显要位置——如此的话,艺术家与批评家之间的纽带则有断裂之险,创作与批评则会变得风马牛不相及——我想说,从当下那些名头颇大的批评家那里,我看不...
品牌意识发表于1998-12-22
  我发现,我们处于一个比差异、比区别、比特独的时代,艺术家几乎无一幸免卷在这个怪圈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相影响、交叉感染的结果。用历史学家惯常的话讲,叫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面貌。艺术家之间的差异、区别、独特等等,毫无疑问是好的,没有这些便是单调,便是灰色,正如以往我们经历的千人一面、人人雷同的局面。我想指出一点,尽管我非常赞成艺术家拥有个人符号、个人图式,并且以前也提出过,若一个称为艺术...
教授·教授发表于1998-08-15
  威廉•詹姆士说,任何一个问题的最大敌人就是这个问题的教授们。我知道这是一句极端话,无论如何,并非个个教授都是二百五,他们之中有一些优秀人才。在一般老百姓眼里,他们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都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人,是的——事实上,教授的身份似乎应该如此的,我不想追溯教授的光荣历史,我要说的是当下端着教授饭碗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接近于詹姆士为他们下的那个不光彩定义。当然,当下的学科太多,...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