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10940
文 章:50篇
评 论:11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扫描发表于2007-08-10
- 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妇女的自我探寻已经开始了。 ——Betty Friedan:《女性的奥秘》498页 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被誉为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圣经》)中曾这样说:“男人永远不会以性别为起点去表现自身,他不用声明他是一个男人”。“但是如果我想给自己下个定义,就必须首先确认:‘我是一个女人’。这是进一步讨论所有的问题的基点”⑴。 ...
- 创榛辟莽百年路:20世纪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发表于2007-08-10
- 一部中国美术史,几乎没有女性艺术家的位置,然而有意味的是,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画家却是一位女性——帝舜之妹颗手,她甚至被推崇为中国绘画的“创始人”,被史书称为“画祖”,“世木•作篇”、“画史汇要”、“书尘”、“汉书•古今人表”等历史文献中均有关于颗手的记载,然而,为一位女性艺术家所开创的中国绘画,在其数千年的历史中,女性艺术家却处在一种“缺席”状态,即使偶然被提及,就其艺术成就而...
- 20世纪世界艺术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发表于2007-08-10
- 在西方,艺术中的女性主义思潮源自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主义的传播。女权主义运动诞生于工业革命时代新生的资产阶级妇女中。她们为思想界的启蒙运动所鼓舞,利用新生资产阶级“自由、博爱、平等”的口号和“天赋人权”的主张,提出了妇女自己的权利要求。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伦比•德•古日(Olympe de Gouges)发表了著名的《女权宣言》,主张妇女应当与男人享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然而这位...
- 此岸·彼岸:吴冠中艺术50年经典回顾发表于2007-08-10
- 《此岸•彼岸——吴冠中艺术50年经典回顾》展于2003年10月12日晚在新加坡首间私立美术馆隆重开幕。 由印尼华裔企业家、收藏家郭瑞腾先生创建的“好藏之”(Art Retreat)美术馆和吴冠中美术馆分别坐落在新加坡乌美湾一座工业大楼的一层和五层。《此岸•彼岸——吴冠中艺术50年经典回顾》即为美术馆开幕首展。展览开幕当天上午,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好藏之”美术馆还联合举办“吴冠中与中国现代...
- 当代艺术与艺术体制 (1)发表于2007-08-10
- 生存于体制之外的中国当代艺术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讨论中,常常只把问题集中在当代艺术本身,从而忽略了对其发展机制的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举步维艰,不在于缺少优秀的当代艺术家,而在于缺少一种强有力的体制的支撑,也就是说,没有一种体制作为其发展的保证。官方不支持,美术馆不收藏,又没有非官方的博物馆、基金会作其 “学术后盾”,艺术市场又处在初...
- 建国后的画坛体制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发表于2007-08-10
- 20世纪已经接近了它的尾声。在将近一个世纪的进程中,传统中国画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动荡不安,也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政体的变迁,使中国画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它既被抛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就不得不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做出艰难的选择。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政体先后发生两次大的变动,一次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国民政府...
- 新艺术与“职业观众”的遭遇战发表于2007-08-09
-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最具有创造性的同时也 就是延伸得最边远的艺术总是达到这样一种地步, 以至于叫人看来它们仿佛与那些原先被认为是艺术的东西毫不相干似的。 ——(英)爱德华•路西-史密斯 甲:多元时代没有全能的批评家,无论他多么博学多才,也有他无法逾越的“视界”。每一个批评家只能在他熟悉的有限范围内工作。如果他以为他手中握着一把可以度量所有艺术的“万能尺”,那他就难...
- 26年后再看《父亲》发表于2007-08-06
- 雅昌网正在“追忆何溶和他身历的那个年代”,今天作客雅昌网,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与何溶相关的问题。可以说,在那个年代(70末80初)出现的所有重要的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都和何溶主持的《美术》相关,我翻出那一时期的《美术》杂志,不由回到那个思想沸腾的年代。1981年《美术》第一期封面刊登了罗中立的《父亲》,接着引来一场关于《父亲》的争论。争论的焦点:《父亲》是在歌颂现实还是暴露现实? 事实上,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