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山水画走向“现代”的三步发表于2015-06-19
  将百年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观念史”,并将它置于“现代化”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框架中去考察是本文的主题。山水画由一种古典画种向一种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题材转换在20世纪经历了文化改造、意识形态改造和现代主义改造三个历史节点,尽管这三个历史节点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导因和矛盾关系,但追求“现代化”的观念则是贯穿这一过程的基本逻辑,所有关于山水画改造的艺术方案几乎都是...
中国前卫艺术还有别的选择吗?发表于2015-05-20
  “索斯比中国艺术品拍卖”、“北京艺术博览会”成为几个月来中国艺术的关键词,我虽足不出户,也能从朋友的电话、短信和邮件中感受到空气中的热度,眼下的中国艺术,可以套用贡布里希谈论艺术的那句名言:实际上没有艺术或艺术家那种东西,只有市场和拍卖。   事实上它只是中国前卫艺术几年来在政治、经济、传媒上“全面胜利”的另一次小高潮而已。不知怎么,这类“胜利”却往往使...
图像就是力量发表于2015-04-16
  有两件事使女性艺术在20世纪的当代艺术中真正赢得了它应有的声誉和地位。一件是发端于70年代的“图案与装饰”(P&D)运动,而另一件就是辛蒂·舍曼(Cindy Sherman, 1954年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摄影。   “图案与装饰”运动的领袖、美国当代女性艺术的代表人物米莉安·夏皮罗(Miriam Schapiro)曾这样描述过70年代女性艺术在美国兴起时的情境:...
什么人算是批评家?发表于2015-03-25
  《美术与设计》的编辑向“著名批评家”约稿,却张冠李戴地将约稿信寄给了我。我不够格称“批评家”,但约稿信却让我想了这样一个瞎扯的题目。   在我的印象中下列五类分子不宜算批评家:   1、为体制利益服务或随时准备为体制利益服务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2、以谋利为写作和工作目的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3、没有一些可靠的专业本领(如语言、写作、鉴赏、逻辑等等)的人不宜算批评家;   ...
差异性共存-亚太地区当代艺术的新现实发表于2015-03-20
  我很抱歉无法用大会规定的通用语言演讲,我想,我选择“差异性共存”这个演讲题目的部分原因是想为我的这种歉意寻找一个体面的借口。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说过,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他还预言随着中国文明优势的增强,汉语普通话将取代英语成为世界的共同语言。老实 说,我对亨先生的这种预言并不心存感激,一是我恐怕等不到那样一天,二是我也不希望那样一天的到来。...
艺术批评学科的规范化和本土化问题的讨论发表于2015-03-01
  1994年由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两家杂志组织发起了有关“社会科学规范化与本土化”问题的笔会讨论,这场由社会学领域引发的讨论具有 很高的学科认知起点,这不仅指它将讨论的核心集中在对“知识论”的态度和理解上,而且指它将“清除伪学、创新秩序、全面建立学术规范”作为我们这一代知识 分子“当下最急迫的任务”和“对中国文化之重建可能有的一种贡献&rdqu...
当代艺术中的“意义”问题及相关的语言学讨论发表于2015-01-28
  1994年底由《江苏画刊》杂志发起了一场围绕“艺术意义”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中国美术批评界近年来少有的一种理论景观。这场讨论从艺术史和艺术实践命题开始,却以“语言学”讨论的方式展开。如果说,有关中国当代艺术中“人文主义”和“国际身份”的讨论源于西方文化权力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实践性压迫;那么,有关“艺术意义”及相关的语言学讨论则体现了这种压迫的知识形式和思...
美术批评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及相关的国际身份问题的讨论发表于2015-01-08
  本文介绍1993年至1996年间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重要理论问题及一般发展,而不涉及批评的具体现状;它旨在为批评的这种发展厘清一些问题线索,而不在对其进行史学意义的评价。与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比较,这种发展所依托的文化情境和知识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问题的内部情境看中国文化界、知识界经历了90年代初短暂的犬儒思潮和商业运动的冲击后,重新恢复了对人文主义和理性原则的反思过程,与80年代中期泛文化的现代启蒙...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