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1643
文 章:74篇
评 论:6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混杂、冲突和纠结的比喻发表于2011-06-22
- 王长明生于无锡长于无锡,看惯了太湖的烟波浩渺和杨柳堤岸。他出生于1964年,在他懂得世事的时候,江南,这个代表中国文人雅文化的地方,虽然经历了大跃进和文革的破坏,但青山依旧,绿水尚清;寄畅园虽游人如织,但曲径还能通幽……只是到了九十年代,疯狂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把整个中国彻底的翻了个新:盗版的曼哈顿景象触目皆是,世俗的快乐闪耀着五光十色……就如同王长明画里的景象—&mdash...
- 批评家眼中的“公共收藏”发表于2011-05-20
- 像对乡土,古典风油画的买卖一样,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也是由西方人首先开始的,其实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当代艺术开始之际,在北京的“老外”中,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收藏圈子。这个圈子至今有增无减。 但真正的收藏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公共收藏——即重要博物馆和重要的艺术专业机构的收藏。这种收藏按照国际惯例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的重要履历。当然不是如今许多艺术家喜欢写的那种“作品为美国...
- 方力钧与玩世写实主义发表于2011-05-20
- 方力钧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并成为一种精神语符,标志了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的一种泼皮幽默的处世方式。这一批艺术家清一色60年代出生,属文革后的第三代艺术家。方力钧有着这一代艺术家的典型经历,而且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背景对他艺术形成的重要性。1980年,方进入中等美术学校学习艺术时,正值中国开始对个开放,无论社...
- 方力钧和刘炜画展发表于2011-05-20
- 我称1988、1989年后出现,并以北京为主要聚集点的新现实主义潮流为玩世现实主义,玩世与英文Cynical同义,取其讥诮的、冷嘲的、冷眼看待现实和人生的含义。它是具有反叛8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的新的文化倾向。 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作为8O年代中国新潮艺术的阶段性终结,同时也使企图引西方玩代文化以拯救和重建中国新文化的理想主义受到沉重的打击,玩世现实主义即这种不得不面对精神破碎状态的心灵的产物。 这是一...
- 当前中国艺术的无聊感——析玩世现实主义潮流发表于2011-05-20
- 以纷杂迭起的社会思潮为表现形式,是近十年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基本原因在于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两次文化价值观念的失落: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大门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失落了士大夫文化传统。1978年门户再度打开。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涌进。近代至“文化革命”建立起来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又在大多数尤其青年艺术家的心里失落了,于是,不断地寻找艺术中的新精神支柱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与思潮喧嚣的 1978&...
- “后89”艺术中的无聊感和解构意识发表于2011-05-20
- 所谓“后89”,系指把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作为80年代中国大陆新潮艺术的阶段性终结,其后出现的具有反叛80年代倾向的新艺术现象。 以纷杂迭起的社会思潮为表现形式,是80年代新潮艺术的基本倾向。因为它是建立在两次价值观念失落的文化背景上: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大门后,在“五四”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失落了士大夫文化传统;1978年门户再度开放,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涌进,近代...
- 栗宪庭:干嘛把“历史人物”的衣服扒光?发表于2011-04-12
- 反讽模仿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语言模式,承上世纪六十年代波普的余续,自八十年代以来席卷全球,杰夫·孔斯,辛迪·舍曼都有精彩的作品问世。九十年代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流行语言模式,有很多的艺术家使用过。 汪楚人和汪楚雄兄弟(即:“日光之下”组合)的《日光之下》系列作品,是把摄影史上一些著名的新闻照片,作为模仿的蓝本,其方式就是扒光这些照片上人物的衣服,这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变...
-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后期行为艺术的三个阶段发表于2010-12-20
- 发生在“东村”的行为艺术,以它强调身体本身――尤其肉体承受和表现力作为语言特点,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一种标志。1987年和1992 年也都是中国行为艺术较集中的时期。1987年赵建海、康木、奚建军、郑玉珂等艺术家,作品多以布等材料包裹自己,并在有明显文化含义的环境如长城、圆明园、明陵做作品为特点,作品多带有文化批判的指向,与当时中国的文化批判热一脉相承。包括上海1986年秦一峰和丁乙的行为艺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