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1659
文 章:74篇
评 论:6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我的照相机”08连州摄影节主题阐释发表于2008-11-20
- 我们用一句大白话“我的照相机”,作为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主题,在数码新技术日益发达和当代艺术中的摄影媒体日益热闹的情况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或者说,恰恰因为这样形势,我们主张回到“我”和“照相机”以及现实的基本关系上。 “我的照相机” 强调的首要因素是“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个人,他的立场,他的独立思想...
- 如刀的悲情----无青作品印象发表于2008-10-17
- 无青的画充满了悲情的感觉,而且这种悲情如刀剑般的尖锐。 丧葬使用的纸扎祭品如花圈、纸扎骡子等形象,是无青作品画面的基本形象,它与死亡有关,或者说思考“死亡”是无青作品的基本主题,或者确切地说是题材。死亡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主题和题材之一,历来为文学艺术家所喜欢,但表达方式千差万别,无青作品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他选择了纸扎祭品作为画面的主要形象,在我有限的视野里,用如此巨大的画幅画丧葬...
- 被遗弃的“镰刀和锤子”发表于2008-09-11
-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那个形象比“镰刀加锤子”的标志更深入人心了,即使在冷战时期,冷战的另一方也都从不同的立场使用过这个标志。 镰刀是农民最常使用的工具,锤子是工人最常使用的工具,而“镰刀加锤子”作为标志,最简洁也最形象地表达了共产主义运动强调工人和农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理念。我没有考察过最初设计这个标志的人是谁,以及哪一年开始使用它的,但1920年,前苏维埃政权...
- 烈酒浓情――伍礼作品印象发表于2008-06-24
- 醇厚的烈酒,是我看伍礼画的感觉。 2006年6月,我为宋庄美术馆开设“例展”《生活在宋庄》做田野调查时,找到伍礼的画室,那是一个很小的农家小院,正房四间大概六十平方米左右是画画的地方,一进院子就闻到一股油彩的味道,我一脚踏进房子的同时就立即把脚缩了回来――那味道太浓烈了,以致我有点受不了,屋子的地面几乎滴满了颜色,油腻腻的,屋子的空间被画堆得满荡荡的,让人透不过气来。那天,我有点激动,...
- 金蝉“拓”壳:展望·栗宪庭谈话录发表于2008-05-12
- 栗:我知道你的作品,是一个超级写实主义风格的女孩,我很注意这件作品,因为那时候我在写《玩世写实主义》的文字,你的这件作品很点类似,就是那种坐着很无聊的状态。是你的毕业创作吗? 展:那不是毕业创作。叫《坐着的女孩》。 栗:毕业创作是什么时候? 展:毕业创作是1988年,作品叫《街道》,那个你没看过吧? 栗:我没看过。 展:那个小女孩是1990年作的,一个小女孩在琢磨她到底是站起来,还是坐...
- 符号生活发表于2008-04-11
- 往日的某街某巷,张家李家,是靠街巷和院落的形象特点区别的;现在你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你对自己住宅的辨认,不但需要路标,而且三单元506,不比五单元708更有特点,无论找人,还是回家,都要门牌号码清楚。现代消费,需要的主要不是人对货物的判断力,而是对商标和品牌的了解。所有现代交通,飞机,火车,要是你看不懂标志,你就两眼一抹黑。尤其上了高速公路,你稍不留心路标,就会眼看着自己的目的地,无法接近目标。……...
- 水墨媒介的当代转换发表于2008-04-09
- 你认为水墨画提当代性有意义吗?举例说明哪些水墨画家的作品具有当代性?他们怎样在作品中体现当代性的。 我没有研究过“当代艺术”这个词汇究竟什么时候代替“现代艺术”而在西方广泛流行的,据我熟悉的西方学者介绍,一般认同以“达达”作为分界线,但我们看的许多版本现代艺术史,也把达达以来的艺术潮流统称为现代艺术,而且,我知道一些学者至今认为区分现代和当代没有意义。“当代艺术”这个词在中国很晚(90年代之后...
- 敛与放----高炀作品印象发表于2008-03-20
- 高炀的作品最突出的是那些无以数记的自我形象和社会群体头像,这在他十几年的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高炀是受表现主义的影响更深,我从他的作品尤其是大量的“社会群体头像”看,他在其后的创作经历中,确实吸取了表现主义的因素,但在我看来,他的作品骨子里却不是单纯表现主义的,他有个人的独特风格,或者说他的作品只是以表现主义为表,却以内敛团块造型为胎,他的大量头像表情凝固木讷,造型简单厚实,大多像厚厚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