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1656
文 章:74篇
评 论:6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中意象与观念:吴少湘作品浅说发表于2008-03-13
- 仅就现代艺术史的角度说,“抽象艺术”是西方艺术家原创的,而且,从早期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几何形绘画,塔特林的构成主义,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到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艺术在西方有一百年的历史。 但是,远古的中国社会,当生活、劳动、艺术、巫术没有分离的时候,中国人创造的河图,洛书,及后来的八卦和易经,就是一整套抽象符号,《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 我们来宋庄干什么?发表于2008-03-09
- 艺术家自由聚集从圆明园转移到宋庄,最早来的几个艺术家,是嫌圆明园太闹;紧接着来的,是被海淀区警察“围追堵截”“逃”来的。而艺术家大规模聚集在宋庄,乃至聚集在上苑村、798、索家村、费家村、草场地、酒厂、环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实际上是消费时代或者说是艺术品商品化的产物。总体上说,早期更多一点的自由主义理想,渐渐被商业化出路的心态所代替,所以这个时间提“宋庄精神”,就有炒作之嫌。 当然,艺术商...
- “新月份牌”风格的创造发表于2008-01-06
- 中国的艳俗艺术,是从泛政治波普热潮中衍生出的一种语言方式。一方面,中国1990年代中期消费文化的泛滥,为它提供了艳俗的审美语境,同时,也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艺术通俗化线索的结晶。艳俗艺术发生于1990年代中期,在俸正杰和祁志龙等人的作品中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选择“美人”肖像,是俸正杰作品第一层的语言特征。对“美人”的欣赏和迷狂,代表了如今大众审美趣味的核心,始于美国1960年代,从好莱坞明星崇...
- 方力钧创造的“光头泼皮”发表于2007-11-09
- 方力钧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或者更广义地说它标志了当代人的一种人文和心理的感觉,也许,无论东、西方,当代知识分子都变得有点泼皮了,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越...
- “十年一觉”——从“东宇美术馆”到“和静园艺术馆”发表于2007-11-06
- 1990年代后期,在国际艺术界走红了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被国内的一些人关注,相继出现了三个民间当代美术馆:天津开发区“泰达大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总经理马惠东倡导,廖雯任馆长,成立了“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成都豪斯物业公司,由董事长陈家刚倡导并自任馆长,成立了“上河美术馆”;沈阳“东宇集团”由董事长庄宇洋、孙今中等倡导,艺术家王易罡任馆长,成立了“东宇美术馆”。三个美术馆馆藏作品,几乎一致由张晓...
- 中国的艺术市场需要自己创造发表于2007-11-06
- 近年我曾数次写文章认为,“中国的艺术市场是一个没有价值标准支撑的原料市场。即它是一个经营中国艺术却没有中国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家参与价值定位的,而且作品仅仅被当作原料,由外国商人、后来由大量港、台商人主要参与的纯商业炒作。”这不完全准确,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其实一直存在两个市场,一个与中国的价值标准无关,一个与中国的价值标准有关,但是,两个市场基本都属于“原料市场”;另一方面,到了...
- 浪漫和诗意发表于2007-10-29
- 萧昱的作品有一种浪漫和诗意的感觉,但作品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恐惧感,或者说他把内心的以一种浪漫和诗意的形式来表达,他的作品让我想起寓悲凉与美丽的古典悲剧。萧昱作品的话语是用若干种动物拼接成一种新奇的“动物”,《run》使用了兔子、鸟和婴儿的人体标本,《jiu》使用了科学实验的白鼠,《wu》使用了兔和鸭,萧昱三个作品成为了一个系列,让人联想到的是,诸如克隆,高科技的发达,以及愈加人为化的生存环境等等。在《疼...
- 被遗忘在角落和被席卷而漂浮不定的人群发表于2007-09-19
- 本次展览,方力钧有四类作品,在我看来,都与他所体验到的人在这个浮华世界的生存境况有关。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他的巨幅彩色油画作品。作品尺幅大,一方面如他说:“一直强调尺寸是一件作品特别关键的语言。”这可能与他这十几年来参加了很多大型展览的经验有关。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展示方式和传统变革》的文章,说到中国传统为什么有卷轴、扇面、册页这些种作品尺幅,就是由中国文人近距离的观看方式—“闲情逸致”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