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3011
文 章:134篇
评 论:8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当代艺术,暴跌的不只是价格发表于2009-05-06
- 当代艺术代表画家张晓刚的《三个同志》 当代艺术的暴跌已经开始,去年卖一二百万元的画,现在卖二三十万元都不稀奇,所谓的“市场价格”只能打一折销售。这听起来太夸张,但当初从10万元不到涨到数百万元,人人都恨不得是艺术家。 除了价格暴跌之外,当代艺术的形象好像也在暴跌。去年底始,京沪的一些媒体一改对当代艺术的赞扬,转而批评当代艺术,同时也批评艺术家的商人化。比如带着墨镜,携手漂亮女...
- 草根群体才是798的活力所在发表于2009-03-11
- 据我所知,大部分艺术家个体都已经搬离了798,艺术家工作室越来越少,现在798艺术区的构成主要是画廊机构。被媒体曝光的“郝光事件”在一定层面反映了798发展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798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处于自发阶段,那时798还是一个破旧的仓库,因为房租廉价,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并...
- 朱其:圆明园兽头掀起的“去耻”运动发表于2009-03-05
- 在中国的媒体宣传上,西方艺术的一切仿佛都是完美文明的化身,从西方的艺术家人格、西方的艺术双年展以及西方普遍的艺术修养。但这次佳士得拍卖圆明园的兽头伤了很多中国人的心, 要求夺回鸦片战争后的被掠文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实际上是一场历史记忆的“去耻”运动。 从艺术的角度,圆明园的兽头只是一般水准的环境工艺雕塑。如果不是为了“去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花这么多钱买回来。这组兽...
- 朱其:大家都会做很像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发表于2009-02-12
- 这几年当代艺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比如798艺术区那么多的当代艺术展,有人问我“到底什么叫当代艺术?”我只能回答那些艺术很像“当代艺术”。 前一阵网上比较热闹的一件情是有一个上海的艺术商人原弓最近做起了当代艺术,此前他开过画廊、做过收藏家、搞过工厂艺术区,最后发现还是做艺术家有意思。当然有人说他是因为觉得以前炒作艺术家,发现好处全让艺术家占了。既然这样还不如将资本和社会资...
- 爱他人并为他们祈愿发表于
- 因为“我的1997”,艾敬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民谣歌手之一。她似乎是一个借助于重大事件表达个人愿望的艺术家,她的新近创作则是借助了2008年四川地震这一重大事件,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不是使用音乐,而是视觉艺术。 但艾敬无疑不是鲍勃·迪伦那样的倾心参与政治和社会的精神进程的艺术家,在这一方面,她可能更接近传递一种发自心底深处的人性愿望,通过集体事件所维系的无数即时的生命情绪和想象,散...
- 黄河:一张痛苦的脸为何有意义?发表于2008-10-22
- 黄河的绘画表达了一种精神的痛苦,以及这种痛苦的形象意义。与70艺术早期表达的“青春痛苦”不同,黄河表达的是一种更抽象的人性和精神性的痛苦。 人和猿猴之间的一种寓言式的比对关系,是黄河的一个绘画主题的切入点。他的画有时候是一系列以猿猴的肖像为主,有时候又是以一系列人的痛苦不堪的肖像为主。这些脸部肖像的绘画系列如果序列的连续观看,这看起来像一个影像的连续变化的片断,好像脸在人和猿猴之...
- 一百年肖像摄影的精神史发表于2008-10-08
- 摄影在十九世纪晚期传入中国,肖像摄影一直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从晚清的官员肖像,《良友》封面的名媛摄影、斯诺拍的戴八角帽的****,一直到1949年以后的工农兵半身像、劳模照、领袖标准照、以及今天各种时尚杂志的美女、明星和企业家的头像,几乎成为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最重要的政治和公众文化的一部分。 去年在国展的书展上,我买了一本电影演员舒适的传记书。这是一种时下很流行的...
- 双性社会中的女性及其艺术发表于2008-10-07
- 1995年以后可以看作当代艺术真正在中国兴起的分水岭,这个兴起的主要标志是结束了一个艺术对抗和反叛的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一系列的反传统、反意识形态、反主流和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对抗状态。九十年代前期艺术因而结束了与主流社会的边缘化和距离感,重新回到对主流社会的史无前例变革的描绘和回应。同时,当代艺术开始了新媒体艺术的实践。70后艺术和女性艺术也开创了新一代的艺术主题和自我风格。 对主流社会的表现背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