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3013
文 章:134篇
评 论:8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当代艺术家越发像企业家 海归派别再“贩卖中国”发表于2010-04-15
- 蔡国强前些天在上海揭开了其首个非官方作品《蔡国强:农民达·芬奇》的神秘面纱,5月3日该展将正式在沪亮相;上个月末,徐冰也有惊艳之作《凤凰》“飞临”北京。当公众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位知名海归艺术家时,却可能忽略,那些艺术作品背后还有小人物的创造。 造“凤凰”的人是谁? 徐冰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凤凰》是3月27日横空出世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站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大门口向北...
- 从青春摄影到自我形式的图像实践——刘瑾的摄影中的主题和图像解...发表于2009-12-30
- 刘瑾的摄影主要反映了70后艺术中的青春残酷主题,70后艺术对于青春主题的表现涉及绘画、雕塑、摄影、Video和行为艺术等众多领域,刘瑾的摄影也可以归为一种青春摄影的概念,它的主要背景在于观念摄影和青春艺术的结合。 尽管刘瑾在1990年代中期拍摄过一些青春生活的摄影,这可能是青春艺术的最初视觉经验的表现。在九十年代末,刘瑾来北京后最初参与的前卫艺术实践是行为表演,比如“一样的我”(1999)、&ldq...
- 北野武的启示:当代艺术追赶西方的困境发表于2009-12-23
- 日本导演北野武的新作《阿基里斯和乌龟》,这个影片实际上是关于亚洲当代艺术追赶西方“困境”的自讽性寓言。 影片的题目“阿基里斯和乌龟”借自希腊哲学悖论。阿基里斯是一个古希腊传说的长跑健将,哲学家芝诺问他的学生:阿基里斯一秒能跑十米,乌龟一秒只能跑一米,假设开赛前乌龟超前九米,阿基里斯能追上乌龟吗?学生不假思索答:当然能追上。哲学家则称,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理由:阿基里...
- “跨49年”的现代艺术发表于2009-12-10
- 1945年至1957年,可称为“跨49年”。一般人们习惯以1949年来划分文化史或艺术史,但我更愿意以“跨49年”来看待历史。这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成熟的时期。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一连串建国前后的现代艺术展登场。近一个月,在京沪杭奔走,连续看了多场回顾展:浙江美术馆的“黄宾虹回顾展”、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地之子——庞薰琹画展”、上海美术馆的“咱们工人有力...
- 想像他们的灰色人生发表于2009-09-25
- 那些人,是过去的只存在于照片上的无名者,也是只存在于意识形态文艺作品中的知名的虚构人,还有陈波身边的人。想像他们的灰色人生,无疑是陈波这些年绘画所执着的一件事。 两年前,我曾经被陈波的一张画吸引,这是一张名字叫《合影》的画。画面有两个瘦削的老人,散淡地倚靠在一块巨石上,他们的背后是一片斜阳西下树影婆娑的树林,两人脸色有点煞白,穿着上看像老干部,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一个穿着没有军饰的绿色旧军...
- 朱其:范跑跑该不该参加双年展?发表于2009-07-22
- 由我策划的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准备邀请一些非艺术家参加,比如重庆钉子户吴萍、成都的范跑跑以及一些下岗工人和残疾人。 双年展邀请非艺术家以及有争议的社会人物的概念是由我提出的,行为艺术单元的策展人王军居然迅速联系上了这些人。他们去成都专程给范跑跑下聘书,并在成都举办了范跑跑进军798双年展。第二天,国内数家媒体报道了此事,也因此惹上了麻烦。 范跑跑被再次推上了聚光灯下,网上出现了不少质疑...
- 鲁迅思想中的“刑场”现代性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发表于2009-07-21
- 我觉得对中国艺术的误读是很正常的,中国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也一直在对西方文化误读。我最近一年来一直在对鲁迅进行研究,鲁迅是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早期的艺术史学者,也介绍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 我为什么觉得应该有必要研究中国早期的现代艺术对西方的理解和中国的实践。我觉得最近十五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很多问题是在清朝末期或者民国初期就已经存在的。可能除了后现代主义,鲁迅那个时...
- 当代艺术与“社群”意识发表于2009-07-08
- 当代艺术中反映“社群”意识的作品越来越多,这是对文革后个人意识走向极端化的一个回返。 从伤痕美术到80后的卡通一代,总体上,当代艺术是在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和个人主义两个极端摆动,尤其是新一代的艺术,进入到一种自我中心意识的艺术,不关心他人和历史。但近十年,随着当代艺术对底层社会和非主流群体的关注,当代艺术正在出现一种“社群”意识。 最早出现“社群”意识的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