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5991
文 章:143篇
评 论:2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绘画的观念性问题发表于2011-08-08
- 引言 绘画从来就不是纯技艺的制作。 原始岩画充满超验意识、崇仰心理和征服欲望,是群居的原始人企图以巫术观念来操控图形对象的一种公共仪式。埃及墓室壁画从神祗和法老为中心的 “玛特”(真理)观念出发,以正面与侧面混合的知识性画法,表现了理应如此的真实观和永恒不变的秩序性。希腊瓶绘特别是红绘中的透视方法,在对神话故事的描绘中吸纳日常视觉经验,让人开始了在虚拟深度中的自由活动。罗马时期的...
- 揭示社会生活的另一面发表于2011-08-08
- 宋庄艺术节期间,记者穿梭于各大展场之间,看到各类作品的展示。但最让笔者感动的是由王林先生策划的《底层人文——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展览,为此记者采访了策展人王林先生。早就听说王林是个敢说敢做的人,见面的寒暄却自然而亲切。 记者:我今天看到这个展览真的感到很震撼,我们知道,中国艺术从上世纪50以来经过漫长的历程,到现在可以说突破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转向了对人本身生存意义的探讨。您做的...
- 西藏、原弓、艺术和我发表于2011-08-04
- 西藏对于我,曾经是一个梦。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李纳唱的《青藏高原》,特别是那句“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让我几乎掉下泪来。因为歌手为此出家,也就更喜欢这首歌,随时在嘴里哼着。还发现歌词里有处语病:“一座座山川。”“川”者水也,显然应该用“一道道”才对。——这是汉人咬文嚼字的习惯,与粗犷豪放的西藏无关。唱的照样唱,“一座座山川紧相连,那就...
- 关于“‘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广州站”的采访发表于2011-08-04
- 再议年表 展览虽然结束,但是对’85以来广东当代艺术发展脉络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个是把众所周知的事情梳理得有理有序;第二是把不为人知的事实钩沉出来。当然,这种展览在广东比较难做,因为广东情况比较复杂,艺术较早介入商业,较早进入国际轨道,这些都需要去进行认真梳理,找出其中的特点。比如说广东艺术家对后现代艺术的敏感度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当代艺术的研究中一直没有突...
- 要培养本土当代艺术家 必须扶持民间创作力量发表于2011-08-04
- 被访人:王林 访谈人:《深港艺术》特邀记者(成小卫 , 杨慕荣) 《深港艺术》:去年您在广东美术馆作了一个“从西南出发”的当代艺术展览,以20余年间中国西南当代艺术为例,您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在整体上有什么印象? 王林: 从整体上来说,现在中国当代艺术正处在一个市场化时期,最热闹的是买卖,艺术家也好、艺术机构也好、艺术媒体也好,都在围着钱转。市场初级阶段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
- 2008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策展方案发表于2011-08-04
- 一、展览题目 艺术不是什么?——当代艺术的50份答卷 二、主题阐释 当代艺术处在与科技发展、市场经济、社会现状和精神活动的复杂关系中,中国当代艺术更是由于我们身处的时代包含着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并置的文化形态,呈现出纷坛复杂而又生动活跃的创作面貌。 艺术观念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使艺术边界模糊,架上艺术和观念艺术相互影响、互相跨越,各种非艺术的文化资源广泛而直接引入当代艺术,...
- “休止符”策展文案主题部分发表于2011-08-04
- 休止符表示一次暂时的停顿。音乐中,当需要停顿时,必须停顿。音乐家的天赋告诉我们,停顿是美妙的,后面的音符因停顿而回肠荡气。就音乐的本质而言,那是重要的!休止――为了后来的延续有意义。 当然,对于艺术和文化活动,过度地挥霍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盲目地跟从潮流步调起舞,必将限制人格的独立,使人类精神生活中唯可自诩的进取精神失去效力。今天,几乎所有按国际性标准制定、实施的艺术建制和事件,无不是想通过一...
- 数像时代艺术何为发表于2011-08-03
- 世纪之交,中国艺术批评开始大谈图像,一方面宣传中国社会已进入图像时代,另一方面认为艺术即图像,中国艺术的当代变化就是图像转型。 因为有对于艺术的图像学研究,从表面上看,把艺术纳入图像范围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在古典文化研究中,对一幅绘画和对一张地图都可以进行历史考证。图像学研究的目的,是要在图像志考据的基础上,将一个时代或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别是绘画依照其在母题、形象和构图中表达出来的原则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