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5927
文 章:143篇
评 论:2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装置艺术与中国经验发表于2012-01-06
- (一) 1913年,马塞尔•杜桑突发奇想,把一只自行车轮装在厨房的橙子上,然后看着它转动。——6年以后徐悲鸿出国,15年以后刘开渠留学欧洲。而徐、刘二人在法国习得的西方写实技巧,影响了中国艺术半个多世纪。也就是说,当“厦门达达”的年青人在1985年打出杜桑旗号,鼓吹“无物不是艺术”的时候,我们的“新潮”美术家对世界美术史而言已经落后了70多个年头。 这就是中...
- 空洞的繁荣——90年代中国水墨艺术透视发表于2012-01-04
- 1、90年代的中国文化可谓繁荣:都市膨胀,信息泛滥,人在形形色色的文化资讯和流行风潮中忙碌。水墨艺术也不例外,自有一番热闹景象。 首先是艺术市场活跃。知名老画家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拍卖会上走势良好,众多购买文物的藏家令传统中国画价位攀升。这使得一大批师出有名然不思变革的画院画家欢欣鼓舞,相信艺术市场上的风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80年代“中国画危机论”对他们的冲击,...
- 水墨与观念发表于2011-12-26
- Ⅰ、一谈到水墨艺术,必然涉及到国画、书法,必然联想到传统。传统一词乃是非常含糊。如果理解为既成的一切,那艺术在本质乃是反传统的,因为艺术之有价值,就是精神对既成世界的不认同。如果把传统理解为某种成型的有延续性的符号系统,那只有在古典时代传统才是真正完整的持续发展的。因为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古代概念,它是世界人种、血缘、地理相互隔绝的结果。在这种隔绝日益消失的今天,民族常常是一种政治策略。所...
- 生活在问题中发表于2011-12-23
- 艺术在很多时候,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新一代艺术家即卡通一代的意义在于它标识了90年代中国艺术家自我认知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自我,是一个荒诞的英雄。理想化的人格使艺术家把主体和客体、自我和对象分开,于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成为艺术针对的目标,即使是标榜为形式主义的抽象艺术,也是为了突破群体性艺术规范使个人成为创造主体。在现代文化背景下,自我认知是确定的,起码是在设想中被确定的,...
- 从中国经验开始——试论西南艺术的深度追求发表于2011-12-21
- Ⅰ 谈论西南当代艺术,有两个概念需要澄清,一是关于“当代”,二是关于“西南”。 当代艺术对中国艺术而言,意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前卫艺术,而所谓前卫艺术即是具有当代问题意识的艺术实验。时段划分的根据在于: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一步对外开放,加上先进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普及,中国艺术已被置于世界当代文化资讯共享的背景之中,这种同步性使中国人直接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问题&mdash...
- 《收租院》评论管见发表于2011-12-19
- 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 ——**** 关于雕塑《收租院》的评论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从1965年到1977年,主体看法是把收租院看成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看成雕塑向工农兵学习、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成就,是政治方向正确的革命文艺。在这一时段讨论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个别评论家如王朝闻比较强调雕塑语言,注意雕塑创作使用的手段等等。二是强调艺术的大众化问题,经常谈论的是雕塑要为农民所喜...
- 八九后中国油画的描述与反省发表于2011-12-15
- 八九后中国油画呈现出咸与维新的局面,模糊了我们在精神指向上可以称之为先锋的东西。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后新潮现象。如政治波普、玩世绘画,针对政治神话和空洞的理想主义,但视野是后顾的,扭结于中国人的历史情结和运动情结,其意义在现实与历史的某种关连,而不在现实于历史的根本变化。 二是学院的改变。表现、抽象、综合材料之于油画在多数情况下不再被视为异端,即便在观念上作为写实主义的补充,也使...
- 艺术良知与苦难记忆发表于2011-12-13
- 近读基弗作品,深为德国人反省二战灾难的忏悔精神所感动。对比中国当代艺术对于历史的集体失忆,不由得令人喟叹。 80年代初,正是一批青年艺术家出于对文革历史灾难的反省,创作了反思——乡土艺术,其真切的人文关怀感动了整个社会和一个时代。从那以后,艺术家出于对现实主义官方化的反感,走向形式主义或表现主义,着眼于艺术史变革而离距现实生活。在经历了85美术思潮和89政治风波之后,中国艺术家介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