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41486
文 章:75篇
评 论: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非自然化市场“研究”----金江波访谈发表于2008-10-15
- 访谈时间:2008年2月2日 访谈地点:金江波北京工作室 现场与多媒体艺术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 你最初学习中国画,后来致力于多媒体艺术的创作,也参加过很多国际性的大展。你以前的作品大都强调多媒体艺术的互动特质,为观者提供跨越民族、国家和地域的交流机会。那么为什么会忽然转向看似“中规中矩”的摄影这个媒介呢? 金江波(以下简称金):其实,创作的工具改变,并没有改变我对问...
- 返“朴”与归“真”----金江波的摄影近作发表于2008-10-15
- 金江波在2007年开始了他针对中国市场的摄影行动,这在他的艺术创作踪迹中,似乎是一个突变。因为,一直以来,他以多媒体创作为主要方向,并密集地参加大量国际展览与交流,在国际艺坛上获得了一定的肯定。在这种“春风得意”的状况下,他回归中国本土的现场,拿起相机进行中规中矩的朴素、直观的拍摄,这一行动方向似乎颇令人费解。 当代艺术与僵滞的本体论和狭隘的学科规诫无关,其语义结构是一个随历史语境的...
- 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问题发表于2008-08-12
- 中国当代艺术,从1970年代末期以来,就一直纠结于与西方艺术的种种复杂纠葛之中。这种种纠葛,其实从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动萌生现代性诉求以来就开始了。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挤压之下,中国文化人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在自大与自卑之间反复摇摆;同时,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也在倾慕与抵制之间逡巡不定。 ’85美术运动中,适逢文化匮乏后的国门初开阶段,面对种种沉疴,以西方猛药来疗治本土症结的希冀非常强烈,因此...
- “轻盈与滞重”廖一百的悖谬逻辑发表于2008-05-27
- 廖一百的作品,一向以光亮、流畅、轻快、浮粉及某种“可爱化”的外形出场。但是,这种种本应使人愉悦、放松的因素经他之手糅合后,却陡生出大量难以言说的闷滞、沉重意蕴,形成一种怪异的张力场。 这种怪异张力的产生,是因他将彼此对峙、背反的种种元素违背常理地移植、驳接、冶炼、融汇为一体。从而,种种悖谬的逻辑得以彰显。而这些悖谬的逻辑,究其根本,来源于他在清晰的切肤之痛下所体悟到的生存之荒谬与无明。所...
- 保持最大程度的真实——付泓访谈发表于2008-04-25
-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如果以1997年“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中的获奖作品《面孔》为代表,你早期的作品中出现的,基本上以抽离现实生活背景的人为主.而你2000年以后的作品,则以饱含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为主,甚至是对一草一木的专注凝视.这种转变是何以发生的? 付泓(以下简称付):我很快就没再画人物了,因为太顺手了。我突然画了你说的场景,然后我觉得这种场景在我的感觉里存在很久了。而且我当时需要这种无法被概念...
- 摄影的特质和底线——缪晓春访谈发表于2008-04-25
-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你早年以摄影为主要创作手段,现在则主要用3D技术创造虚拟的空间,那么你选择摄影这一媒介的原因和态度是什么? 缪晓春(以下简称缪):其实我更早的时候是画画。每一个媒介都有它不同于其它媒介的特质,我选择一种媒介时,肯定是选择和运用它最强、最具优势之处。我想,摄影最基本和最有力的特点,就是能很真实的记录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事无巨细。而且,不管你用多么主观的一种方式来记录,哪怕你加...
- 摆拍的“新闻摄影”——王庆松访谈发表于2008-04-24
-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早年你主要是进行油画创作,后来为什么会转向摄影? 王庆松(以下简称王):当时在北京有很大的社会压力,心情是焦躁不安的,好像是在较劲,不知道是跟社会还是跟人,所以我觉得那个时期的创作有打架、斗殴的感觉,仿佛生命中有一种红色在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个人在认识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是不是可以用图片来记录这种感觉呢?于是我利用很多流行的图像、符号,然后合成、拼贴。 杜:你所理解...
- 信仰、现场、微观叙事发表于2008-04-24
- 地点/北京墙美术馆 主持/殷双喜 感谢各位,感谢墙美术馆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发表个人见解。今天下午讨论的是艺术与传媒,但我还是从批评家的角度来谈一下我对当下艺术的境遇与发展方向的个人看法。我今天讲的几个关键词是信仰、现场、微观叙事。具体而言,我认为当代艺术如果想继续发挥艺术的良性实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该以崇高的价值观为内核,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真诚性,这是艺术的起点;其次,应该深入现场...